分享到: | 更多 |
離2014年還有幾天,今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已經(jīng)鐵定超過200億。雖然早在2008年的上海電影節(jié),韓三平就豪言中國電影票房會超過200億,但當(dāng)時沒幾人當(dāng)真。誰能料到,2008年還不到50億的總票房能在短短5年光景里翻個三番!
與票房數(shù)據(jù)又一次躍進相得益彰的是華語片的崛起。2012年的票房數(shù)字雖然頗為可觀,但全年大部分時間呈現(xiàn)的都是西風(fēng)壓倒東風(fēng)的態(tài)勢。除了烏爾善導(dǎo)演的《畫皮2》,華語片的票房成績多數(shù)不甚理想。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年底《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橫空出世,跨年度票房高達12.55億。這不僅刷新了華語片的票房新紀(jì)錄,更打響了華語片大反攻的第一槍。進入2013年,《西游之降魔篇》順利接風(fēng)《泰囧》,憑借著周星馳和《大話西游》的超強人氣,一下卷走了12.44億票房。之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7.17億)、《北京遇上西雅圖》(5.1億)、《中國合伙人》(5.37億)、《小時代》(4.8億)、《神探狄仁杰之神都龍王》(6.1億)等作品均取得了可觀的票房成績。
具體到作品,除了《中國合伙人》《神都龍王》,這些影片均為新晉導(dǎo)演作品:《西游之降魔篇》雖掛了周星馳的名,但更多功課還是郭子健身體力行;《北京遇上西雅圖》則是知名編劇薛曉璐的新嘗試;至于《泰囧》《致青春》和《小時代》,更是徐崢、趙薇和郭敬明的導(dǎo)演長片處女作。所以,單從盤面來看,中國電影既占了江山代有才人出的面子,又有收益大漲長紅的里子,形勢大好。
情形真的如此樂觀嗎?不如揀幾部典型來雞蛋里挑挑骨頭看。
《小時代》的票房和口碑呈冰火兩極,這種遭遇恐怕是相當(dāng)一部分華語票房“炸彈”能夠感同身受的。像《不二神探》《富春山居圖》,地上的銀子雖然撿了不少,但身上也沒少挨口水。即便是口碑稍好的幾部,《致青春》抓住了觀眾集體懷舊的心態(tài),《北京遇上西雅圖》也是把握到女性觀眾對完美男人的期待,說白了,都是占了話題的先機。
雖然進口分賬大片在視覺上的優(yōu)勢一時半會兒難以追趕,但這恰恰從另一面反映了國內(nèi)觀眾的心態(tài):西片是看畫面的,要看故事還是得看華語片。不用配音,不用字幕,華語片在心理上、文化上乃至演員面孔上的親近感都是西片無可比擬的,F(xiàn)在這如潮的票房并不代表華語片的春天回來了,只能說明一點:中國電影市場這塊盤子,真的做大了,但這更多是下游的功勞。在200億這個刺激的數(shù)字外,不要忘了,我們的上座率才剛剛達到15%.
所以,從50億到200億,我們真的進步很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