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做菜家庭作業(yè)為何沒被吐槽
段思平
//agustinmoreno.com2017-04-17來源: 北京晨報
分享到:更多

  素質(zhì)教育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事情,完全可以從真實的生活場景出發(f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素質(zhì)教育的最終目的也不是為了成果好看,而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的“人”。

  十一二歲的孩子,在你的眼中應該是什么樣子?在重慶巴蜀小學6年級11班,37個孩子,個個是大廚。前兩天,老師田冰冰讓孩子們梳理的“美食備忘錄”中,每個孩子都會20個左右的拿手菜。而這門“手藝”得益于他們從2年級就開始的一項家庭作業(yè)。(4月16日《重慶晨報》)

  巴蜀小學的孩子們不僅個個都是燒菜能手,而且都是生活達人——熱愛生活、孝順父母,能自食其力、有服務意識。教育家陶行知曾有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憋@然,生活這個大課堂教會了這些孩子們不少事。

  值得一提的是,培養(yǎng)“學生大廚”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需要家長耐心傳授并給孩子勇敢試錯的機會。其實類似的家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模式,即老師布置家庭作業(yè)、由家長配合完成,近年來相當常見,但不是每項家庭作業(yè)都能收獲令人滿意的效果。實踐中,也有不少家長叫苦不迭,抱怨“家庭作業(yè)”簡直成了“家長作業(yè)”,給家長和孩子增添了不必要的負擔。為何做菜家庭作業(yè)就能受到家長的歡迎和配合呢?

  毋庸諱言,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學校及教師在探索素質(zhì)教育中,呈現(xiàn)出追求形式主義與表演色彩的偏好,陷入了“偏、難、怪”的誤區(qū)。比如動輒讓學生“制作音頻視頻”、“制作復雜工藝品”等,這些作業(yè)超出了小學生的能力范圍,也脫離了真實生活場景。小學生多半無力完成,只能讓家長代勞;從表面上看,呈現(xiàn)出豐富精美的素質(zhì)教育成果,實際上對學生本人幾乎沒有提升作用與鍛煉價值。

  教孩子做菜則不同。買菜、做菜等行為,本身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做菜家庭作業(yè),能為家長與孩子、孩子與社會,創(chuàng)設自然合理的互動場景,家長、孩子參與度高、投入性強,最后的教育效果當然遠遠超出那些憑空臆想、不接地氣的“素質(zhì)教育作業(yè)”。由此可見,素質(zhì)教育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事情,不是非要把流行元素、最新技術運用其間不可,不是非要形成令人震撼的視聽覺效果才算數(shù)。素質(zhì)教育完全可以從真實的生活場景出發(f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素質(zhì)教育的最終目的也不是為了成果好看,而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的“人”。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