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放水”送分的大學課程考試當休矣
冰啟
//agustinmoreno.com2016-05-24來源: 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更多

  “部分課程考試題型單一、試題過于簡單”“考題與往年重復率高”“部分學生考前突擊得高分影響公平”“部分通識課授課方式傳統(tǒng)”……這些尖銳的意見來自蘭州交通大學3名本科生寫給校長和教務長的3封建議信。學生對考題不滿,不是因為太難,而是因為太簡單,這樣一封公開信近日在蘭州交大引發(fā)了師生的廣泛討論。

  近年來,在高校部分課程考試中,確實存在“送分”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老師還以此來“吸引”學生選課,而不少學生把這些老師稱為“好老師”。這是“混學歷”模式下的“好老師”,如果學生不想混學歷,而是想得到貨真價實的教育,一定不會認為這是大學的正,F(xiàn)象,而會對這一現(xiàn)象提出質疑、不滿。但遺憾的是,對這種現(xiàn)象說不的學生很少。因此,蘭州交大幾名本科學生的公開信成為新聞,也引來爭議。要提高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必須堅持“嚴出”培養(yǎng)標準,杜絕送分考試。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學生并不支持這幾名學生的公開信,認為他們是在炒作,與其他同學“過不去”。有這種情形是可以理解的。當前,對待大學的一些課程,存在“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的問題,甚至有學生用“逃課神器”請他人為自己代課。這些學生當然不希望考試難,而有的老師也迎合這些學生,給學生“放行”。

  這是扭曲的大學教學現(xiàn)象,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大學缺乏辦學自主權,因此總體而言,必修課比重過大,而選修課比重太小,有的學生對一些必修課不感興趣,或者覺得沒必要學卻被要求學,因此,對課程采取應付態(tài)度。二是大學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偏重科研,不太重視教學,大學教師對教學投入不夠,也不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課程枯燥缺乏吸引力。再就是,大學對學生的考核,還采取中小學課程考試方式,用一次筆試成績作為對學生的評價,這讓學生以應試態(tài)度對待課程考試,也認為考核沒多大意義,經常在大學里看到的景象是考前圖書館、自修室爆滿,臨時抱佛腳,學生考完之后就把知識還給老師。很顯然,如果考試變難,大多數(shù)學生會反對,鮮有學生叫好,而且,由于考試成績事關畢業(yè)、評優(yōu)、考研、出國,有學生還向老師要高分。

  所以,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課程教學、考核要求,就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應該擴大學校的課程選擇權,在大學實行完全學分制教育,以此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其次,大學要引導教師把更多精力投向本科教學,重視教育教學研究,不能搞灌輸教育,而要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教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質量管理,不能平時不布置作業(yè)(主要是課程論文),而只是到了學期末舉行一次集中考試,這是難以提高培養(yǎng)質量的。

  這三名本科學生的公開信,說出了當前大學教學的根本性問題——質量要求太低,學生反過來要求嚴格要求自己,這足以引起學生反思。今年我國大學畢業(yè)生756萬,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半學生找到工作,今年選擇創(chuàng)業(yè)的學生,比去年的6.3%有較大幅度下降(目前只有3.1%),大學生就業(yè)難,與大學生的競爭力有密切關系。因此,提高大學培養(yǎng)質量,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這是大學生對自己負責。大學生反對劣質、低水平教育,會迫使學校重視人才培養(yǎng)。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40%,學歷已然貶值,如果再以混的態(tài)度混學歷,接受高等教育的價值就大打折扣。在高等教育普及時代,高等教育質量尤為重要——以前,學校還會給學生一張“頗有價值”的文憑,當一紙學歷不再值錢后,大學如果不能回報給學生有特色、高質量的教育,就得不到社會認可,也就會被學生拋棄。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