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國慶,全國首個“男德班”在京開班,與全國各地“女德班”遍地開花的火爆場景不同,“學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侶、好父親”的“男德班”自始至終卻響應(yīng)者寥寥,僅有兩個學員主動報名,開課時的十余名學員都是主辦方的老朋友。(10月8日《北京青年報》)
說實話,雖然心中早有預期,但男德班遇冷,還是讓筆者感到驚詫。畢竟,隨著《虎媽貓爸》《小爸爸》等一系列電視劇的熱播,暖男并不缺乏擁躉。而且,就現(xiàn)實層面而言,現(xiàn)在哪個爸爸沒有“奶爸哄嬰兒”的需求?又有幾個丈夫不想當一名參與家務(wù)勞動、照料家人、養(yǎng)育孩子的“新好男人”呢?可見,男德并不缺乏現(xiàn)實需求?蔀楹斡袆傂缘男枨螅械掳鄥s依然學員“難得”呢?
首先,男德班學員“難得”緣自面子難受。長期以來,我們對夫妻關(guān)系的定位都是“夫為妻綱”,講究“男主外、女主內(nèi)”,甚至要求妻子“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因此,即使很多人,在現(xiàn)實中已進入暖男的角色,可一出家門依然擺出大丈夫的譜。也正是面子的因素使然,造成人們即使有想學習“做家務(wù)和照顧家人的能力”、“嬰幼兒護理技術(shù)”、“家庭暴力成因及干預”、“與青少年孩子的相處藝術(shù)”等內(nèi)容的心,卻不好意思出現(xiàn)在男德班的課堂上。
其次,男德班學員“難得”是噱頭式招生后遺癥。噱頭式營銷,一直是市場性培訓機構(gòu)的不二法門。而徒有噱頭,沒有實質(zhì)(甚至是名不副實),也是“噱頭班”走向沒落的根源。比如,靠噱頭式營銷風起云涌的女德班,要求女性“逆來順受,絕不離婚”。甚至,某培訓老師用針扎指甲、揪頭發(fā)撞墻、踩斷鎖骨、被逼吃用過的手紙等方式折磨學員。試問,這種打著現(xiàn)代教育的旗號,卻干著封建余毒復辟的勾當,如此名不副實能不把人嚇跑?
再者,男德班學員“難得”,也緣于課程的傷。“男德班”三天的時間,居然要學習“認識并挑戰(zhàn)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反思‘大男子漢氣概’的傷害”等六門課程。這意味著,男德班課程只具有科普價值,并不是培養(yǎng)“好伴侶”、“好父親”的獨門秘籍。而且,在“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十一假期,又有幾個人愿意自費求科普呢?
可見,男德班遇冷并非是“暖男”難得,更不意味著女權(quán)的淪陷,不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只要我們能夠克服面子的因素,噱頭的襲擾和一些方式方法的問題,即使,沒有男德班的推動,電視劇中風靡的“暖爸”,也一定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薛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