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據(jù)多名學生家長反映,1月中旬,廣東省潮州湘橋區(qū)在接受“教育強區(qū)”省級督導驗收時,多所學校各出“奇招”:城南小學為讓班級人數(shù)達標,組織數(shù)百“超編”學生冒雨外出“參觀”;有的學校臨時組織學生出外看電影,或緊急調(diào)整課時表,或裝飾美化校園等。如此做法,引來不少學生家長和市民非議。(1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
盡管當?shù)亟逃块T回應稱,學校組織學生冒雨參觀牌坊街是正常的“社會實踐活動”,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活動與“教育強區(qū)”驗收趕在同一天純屬巧合,但是,有如此大面積的巧合,其中必有蹊蹺之處。新華社記者的采訪也證實,督導檢查的指標頗有含金量,一旦評選過關,可望為該區(qū)學校帶來數(shù)千萬元的“獎補”,各校對此也是志在必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人的基本欲望看,追求名利其實無可厚非,但學校畢竟是教導培育學生的搖籃,要求學生們誠實守信也是常掛在嘴邊的信條,甚至被很多學校寫進了校訓。可事實卻是,在上級壓力和利益面前,校方在受教育者面前違背了諾言,放棄了最應堅守的凈土。
批評校方的弄虛作假行為,的確能讓有孩子風吹雨打甚至配合舞弊的家長解氣,但板子卻不能全部打在校方的屁股上;仡櫼幌抡麄事件的過程,其實源于一份該省名為《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督導評估方案》的紅頭文件,其中,有些指標看上去很硬氣,實際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比如,在近30項二級指標中,有規(guī)定明確要求小學班額不能超過50人。或許在有關教育部門看來,這是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內(nèi)在要求,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好教育環(huán)境?涩F(xiàn)實卻是,這個標準無論在湘橋等欠發(fā)達地區(qū),還是在珠三角發(fā)達城市,都很難做到。
如果單純只是離奇指標倒也罷了,問題還在于,這些指標都勾連著千絲萬縷的利益。于是,校方才導演了如此一出成年人的“童話”、未成年人的“諷刺劇”。一方面確定教育強省、教育強區(qū)等宏偉目標,另一方面卻層層加碼,炮制出一些勞民傷財、空洞無物的神指標,不僅讓美好的教育愿景落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部門乃至當?shù)卣耐?可以說得不償失。
如何才能杜絕此類問題發(fā)生?審視諸多上級督查和“神指標”,從本質(zhì)上大都可以歸為“五多”這一類。會議多、文電多、檢查評比多等“五多”現(xiàn)象,雖說害處顯而易見,但多年來屢禁不絕,而且隨著時代發(fā)展,還出現(xiàn)了座談多、匯報多等“新五多”變種,甚至讓中央領導嚴厲批評。
要清除積弊痼疾,前提是施政者端正政績觀;在經(jīng)濟上追求綠色GDP,行政上同樣要有綠色目標和環(huán)保指標。尤其應注意的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語境下,依法行政乃是應有之義,建立責任追查制度也提上了日程。不妨以此次事件為契機,好好檢討行政舉措的得與失,尤其是要查清楚“神指標”出臺的來龍去脈,把揚起的依法行政鞭子落下去,真正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