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彭 薇:變味的“同學宴”
//agustinmoreno.com2014-07-11來源: 解放日報
分享到:更多

  說到“謝師宴”,大家都知道;可是說起“同學宴”,好像不怎么了解。這里說的“同學宴”,可不是高中或大學畢業(yè)之后的同學聚會,而是指幼兒園和小學的全班宴會。這是怎么回事?

  有的小學生家長說起,暑假里班級同學之間,閑來無事,開始“串門”。有的家長邀請三五個同學家庭,甚至全班同學,到家里開派對。開開派對本無可厚非,可是同學聚會的形式越來越“高大上”。有的家庭準備了高檔食物甚至自助餐,有的家長干脆熱心地把全班同學都拉去酒店吃自助餐,還有家長邀請全班同學出去短途旅游,車票和住宿全部埋單……

  暑假來了,小伙伴之間互相串串門,也有個玩伴,本來是件挺歡樂的事,可是這種聚會隨著“檔次提升”,有些變味了。一來家長之間暗暗較勁。一些家長心想,班里同學家長都請客,我們也不能丟臉!案涣孙L”請自助餐,干脆就包一間小型游樂場,人均50元,也就花1000多元。班級里宴請的家長多了,有的家長不想讓孩子失望,咬咬牙請一次也算“還禮”。二來孩子之間無形會形成攀比。都是八九歲的孩子,一次次“沾”了同學的光,他們會纏著父母問:“我們怎么不請班級里的小伙伴去吃自助餐呢?”小朋友童言無忌倒也罷了,怕就怕他們參加“同學宴”次數多了就會認為,對全班同學不豪請一頓是不正常的。還有家長說,孩子甚至規(guī)定父母,請客標準不能低于每人200元。

  的確,現(xiàn)在城市家庭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父母為了孩子也舍得投入。家長這種舍得的表現(xiàn),更多的是一種金錢支出,比如宴請標準提高,比如為全班同學準備的禮物更精致了……可是,家長在孩子與同學的“你來我往”中,最好不要扮演“銀行”角色。畢竟,孩子間的友誼不是建立在金錢之上。家長之間也不需要“暗自較勁”。對家長來說,要參與孩子間的聚會,可以貢獻“金點子”,設計集體游戲;也可以動手實踐,家庭組團一起進行手工制作等活動。這樣的聚會,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家長,都是更有意義的活動,也能給孩子留下寶貴記憶。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