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敘利亞,因為那張讓世界上無數(shù)人心碎的小艾蘭照片而重回世界聚焦圈。
敘利亞小難民艾蘭溺水遇難的畫面,讓人們的痛惜之情久久揮之不去。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網(wǎng)民紛紛用畫筆表達著改寫這出悲劇的渴望:小艾蘭躺在天使手中,家里的床上,大國會議的談判桌上,甚至又重新和伙伴們玩!绹秶业乩怼冯s志特約撰稿人約翰·史坦邁爾憤怒地說,看到照片“我的腦海里都在驚聲尖叫,我很想讓人們一起尖叫。因為這是一個錯誤”,“我是一個攝影師,但我首先是一個人。我仿佛看到自己在那里,看到我的孩子在那里”。
據(jù)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今年以來,至少有30萬敘利亞人試圖通過地中海前往歐洲等地避難,其中有2600人在途中遇難。面對不帶感情色彩的死傷統(tǒng)計,很多人還是麻木的,但小艾蘭遇難的照片卻像投入心湖的一塊巨石,將人們從對難民的冷漠中震醒。來自世界各地的聲援與反思釋放出源源不斷的正能量,形成了呼吁人道主義的公共輿論。面臨強大的輿論壓力,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紛紛以不同形式放寬了針對難民入境的限制。
然而正如沙特阿拉伯“阿拉比亞電視臺”網(wǎng)站的評論所稱,“一個難民的悲劇,讓國際社會重新聚焦日漸被遺忘的敘利亞,這本身也是一出悲劇”。隨著敘利亞戰(zhàn)亂日趨常態(tài)化,外界的關(guān)注度持續(xù)走低。4年的沖突早已演變成一場漫長的拉鋸戰(zhàn):多種問題復雜交織,幕后大國互相推諉,外部的“觀眾”產(chǎn)生審美疲勞……都使敘利亞問題日益邊緣化。因此,破解這一系列的難題,就必須讓敘利亞問題得到國際社會的持續(xù)關(guān)注。
實現(xiàn)敘利亞最終的和平,需要國際社會加強協(xié)調(diào),“自上而下”地通過政治層面尋求突破。而當政治進程遇阻,公眾通過廣泛的關(guān)注與參與,亦可以形成輿論,“由下及上”地打通梗阻,化解僵局。有專家將這種“由下及上”的通道稱為輿論對公共治理的壓力和倒逼機制。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边@種超越了國家和種族的命運與共的感觸,正是激發(fā)人們尋求人道主義共識的基礎(chǔ)。這也是“小艾蘭事件”帶來的主流輿論聲音,依托發(fā)達的科學技術(shù),日益繁榮的自媒體,激蕩出澎湃的善意浪潮。
人類的良知不能沉睡。小艾蘭的悲劇讓人們透過難民危機,領(lǐng)略到敘利亞硝煙下的悲凄苦厄,意識到和平和解之于那片土地實在是刻不容緩。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地:人類互助沒有邊界 2010-01-19 |
人民日報:強震中的“生命共同體” 2010-01-19 |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地:人類互助沒有邊界 2010-01-19 |
快評論 2012-07-24 |
微言大義 2012-11-23 |
時言平:“領(lǐng)導不在”不過是推諉民意的借口 2013-01-10 |
大連日報:有序救援,大愛才能有效抵達 2013-04-22 |
人民日報:政務大數(shù)據(jù)不能各自為政 2013-09-12 |
深化改革看兩會 2014-03-17 |
李浩燃:以“日新”精神力促媒體融合 2015-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