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俗話說“功夫在詩外”。講好中國故事,要關注他人,關注時代,關注世界。當前,“一帶一路”設想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和載體,我們應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研究和提升我們講故事的能力。
一是超越“講”。要學會問,學會傾聽,聽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要、期待,然后探討如何滿足這些需要、期待,表明“一帶一路”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激發(fā)對方聽我講的興趣,才能有針對性地講,更好地與對方互動。我們常常說國際輿論場“西強我弱”,其實“為而不爭,故莫能與之爭”。要避免陷入中西二元對立、“老大-老二”陷阱。若只盯強者,老是想著迎頭反擊,往往容易引起周邊疑慮,嚇怕弱者,正好上了人家的當。
我們應強調“一帶一路”作為合作倡議與國際公共產(chǎn)品對世界的貢獻——世界上有9億人沒有用上電,光印度就有3億,而“一帶一路”推動電網(wǎng)的互聯(lián)互通,幫助他們脫貧致富。這比急于去辯駁“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效果要好得多。
二是超越“中國”。只有對你感興趣,才對你的國家感興趣。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講好自己的故事,要以個人魅力折射中國魅力。中國人自古有天下?lián),需超越中國,關注他人,善交、廣交朋友。世人對中國,日益好奇,但好奇之外是疑問——中國成功對我意味著什么?唱紅中國,老外可能比我們還大膽、還起勁兒,韓國的《超級中國》、美歐的中國紀錄片就是很好例子。
“一帶一路”故事應少強調中國——“絲綢之路”概念就是德國人提出來的。少強調張騫、鄭和,要強調古絲綢之路是各國共同打通、維護的,“一帶一路”的魅力就在于激發(fā)了文明古國的往日輝煌,共商、共建、共享21世紀絲綢之路,達到共同發(fā)展、共襄盛舉的目標。
三是超越“故事”。中國故事是多方面的,既有成功,也有教訓,關鍵是故事背后的“道”!暗馈痹,自信在。超越自信,養(yǎng)成自覺,關鍵在講好中國故事之道。不只是我自豪我自信,關鍵還得讓別人自信!鼓勵他們走符合自身國情的道路。與其抱怨“有理講不出”,不如倡導“有道來分享”。中國故事是解決發(fā)生在中國的世界性問題,與其他國家的故事具有共通性。講好解決人類共同或類似問題的中國道路、中國智慧之外,更側重講“我行,你也行”,“我錯,你不要錯”。外國人不只是講好中國故事的聽眾,也可成為講中國故事的主人。
實現(xiàn)這三個“超越”,“一帶一路”故事就可以放在國際層面講,體現(xiàn)對聯(lián)合國發(fā)展議程的貢獻,體現(xiàn)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等的前期貢獻,表明“一帶一路”激發(fā)了歐亞大陸互聯(lián)互通的百年夢想,推動夢想成真。講好“一帶一路”故事,要多強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尤其是命運共同體理念,以此引領21世紀國際社會價值。一句話,從“我的”轉化為“我們的”,才是“一帶一路”傳播之道。(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教授)
毛曉剛:用世界語言來引導正確的“中國觀” 2011-01-21 |
鐘 聲:中國有能力講述好世界的故事 2011-08-09 |
人民日報:改革,令世界期待的中國故事 2014-02-11 |
兩會書寫豐滿真切的中國故事 2014-03-04 |
馮春海:“公共外交時代”要學會講故事 2014-04-08 |
支振鋒:《中國超越》講述奇跡背后的政道法理 2014-09-23 |
殷陸君:讓“中國故事”講得更精彩 2015-01-05 |
鐘 聲:創(chuàng)業(yè)潮中感受中國夢 2015-02-27 |
把握對外傳播的時代新要求 2015-07-01 |
顧海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 2015-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