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假“茅臺”背后有多少權力和利益糾葛
胡印斌
//agustinmoreno.com2017-03-21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更多

  一邊是假貨充斥,真酒難覓;一邊卻是供銷兩旺,市場火爆。那么,茅臺鎮(zhèn)何以走不出制假售假陰影?

  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zhèn)名單,以生產茅臺酒聞名的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zhèn)成為127個小鎮(zhèn)之一。然而,新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很多商家生產低端醬酒(醬香型白酒),以次充好,其“高仿酒一條街”承擔著當地造假售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瓶假“飛天茅臺”,利潤在千元以上,銷售則遍布全國。(《新京報》3月20日)

  早在2011年前后,國酒茅臺就處于假酒環(huán)伺的境地之中。當時有官方說法稱,茅臺集團年產量約2萬噸,而市場上茅臺酒消費量為20萬噸。多年過去,“圍獵”茅臺的情形似乎并沒有改變多少。盡管2016年茅臺集團全年白酒總產量達到9萬噸,但假貨的真實比例究竟如何,并不樂觀。

  這樣的情形不免讓人疑惑和沮喪,一邊是假貨充斥,真酒難覓;一邊卻是供銷兩旺,市場火爆。那么,茅臺鎮(zhèn)為何走不出制假售假陰影?

  記者調查發(fā)現,當下的“茅臺”制假售假,在打擊整治的縫隙中滋長,并越來越呈現出專業(yè)化、隱蔽性以及全鏈條運作的特征,比如打擦邊球,搞一些與“茅臺”有關聯的產品,諸如“茅臺內供酒”“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服務局專用酒”“部隊特供酒”等。這些屬于堂而皇之行走市場的酒品。還有一些標識“茅臺鎮(zhèn)”字樣的,則屬于公然造假。

  此類假茅臺因為契合了社會上對國酒的特殊偏好,也因其確實能填補供需不對稱造成的市場空白,往往大行其道。你可以說這里邊有著某種“高檔”體驗、“豪奢”享受,也可以說滿足了關于權力的想象,反正,只要是那個味(醬香型),就會從人的味蕾而延伸至腦干,進入意識層面。這種經由具體經驗抽離出來的感官享受,往往是茅臺長盛不衰的根源。

  因為可以滿足這樣的心理體驗, 眾多假貨順利進入市場。畢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此種需求水漲船高,不愁找不到下家。一旦供給與巨額利潤捆綁纏繞在一起,市場必然會畸形、劣化。一瓶假酒的利潤高達千元,可以想見會產生怎樣的市場動員能力。

  基于地方整體利益,這些年來,公眾鮮見真正有力度的打假。即便茅臺集團也只能偶爾發(fā)出一些微弱的正名聲明。就像今年“3·15”期間,貴州茅臺集團發(fā)布公告公示,稱只有“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貴州茅臺酒才能稱之為茅臺酒,其他則屬假冒侵權產品。但也僅此而已,“高仿酒一條街”照樣生意興隆。

  這至少可以透露這樣一些信息:其一、“茅臺酒”有著專屬的品牌利益,不得隨意侵權;其二、在茅臺區(qū)域酒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語境下,企業(yè)打假力不從心。此前有媒體報道,就歷史原因產生的不少企業(yè)名稱傍茅臺現象,由于年代久遠,當地工商部門已不再追究。

  此外,茅臺集團下屬的各子公司、孫公司也因為考核指標的壓力,而開發(fā)了不同系列的品牌酒。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日前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披露,茅臺集團創(chuàng)新產品品類,開發(fā)了200多個具有茅臺特色的紀念酒、收藏酒、文化酒品牌,滿足消費者多層次的個性化需求。

  在如此內外交攻、扭曲錯亂的市場生態(tài)之中,如何界定茅臺酒,如何打假,顯然都不輕松。

  無論如何,茅臺亂象不能持續(xù)下去了。這不僅關系到國酒茅臺的品牌價值,關系到能不能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進入質量時代,更關系到能不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瓶真正醇厚馥郁的茅臺酒,理應與權力、與地方利益有一個切割。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