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新藥臨床數據造假,根源在哪?
譚浩俊
//agustinmoreno.com2016-09-21來源: 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更多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局官網數據,截至今年1月21日,因臨床試驗數據不真實、不完整等問題,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不予批準的、藥企自查申請撤回的藥品注冊申請高達1184個,占要求自查核查總數的73%。若扣除165個免臨床,這個占比達到81%。8成新藥臨床數據造假,用駭人聽聞來形容,可能一點也不為過。如果這些新藥都“順利”上市,將給廣大居民身體健康帶來多大的影響,產生多么嚴重的后果。藥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有時候直接決定人的命運?墒窃谖覈谷挥8成新藥的臨床數據存在造假現象。如此規(guī)模的數據造假,意味著從企業(yè)到中介再到醫(yī)院,已出現了職業(yè)道德的塌陷,形成了全鏈條的職業(yè)操守斷裂。

  雖然經過有關方面的把關,這些新藥沒有獲得批準,也就不能上市。但是,有這么多企業(yè)在研制不符合規(guī)定標準的新藥,并通過臨床數據造假來試圖蒙混過關,誰能保證已經獲得批準的新藥,是否也存在臨床數據造假的問題。如果存在,其對患者形成的傷害怎么辦?患者的損失誰來承擔?

  很顯然,新藥臨床數據造假的問題,已不僅僅表現為一種新藥能否上市、能否投入使用的問題,而是新藥研究開發(fā)以及臨床試驗的生態(tài)問題。按照國外的經驗,一種新藥從研制到推廣,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臨床試驗,且每次試驗的數據都必須完全準確、可靠。一旦出現數據造假問題,對參與造假的企業(yè)、醫(yī)生乃至醫(yī)院,都會列入“黑名單”。嚴重的將被逐出新藥研發(fā)、試驗、行醫(yī)行列。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新藥臨床數據出現這么嚴重的造假現象呢?很簡單,是利益作祟,是利益使得企業(yè)和醫(yī)院、醫(yī)生、中介等都紛紛加入到新藥數據的造假行列之中。一旦某種新藥獲得批準,可供操作的利益空間就很大,包括企業(yè)、醫(yī)院、醫(yī)生、中介在內,就都能從巨大的利益空間中獲得想要的利益。相反,“舊”藥則因為在使用過程中不斷降價,能夠分享的利益空間越來越小,這也是為什么療效很好的“老面孔”紛紛退出市場,“新面孔”則不斷進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目前市場上的各類新藥來看,大多在成分、功能、療效等方面,并不比“舊”藥都好。但是,從價格來看,卻是“舊”藥的多少倍。我們很難明白的是,為什么這些改頭換面的藥,能夠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市面上,并被冠之以“新藥”。真正的新藥是要有別于“舊”藥的,是要有“舊”藥所不具備的功能,或者在對人體的傷害等方面比“舊”藥有明顯改善的。否則,就沒有資格冠之以新藥的名稱。

  在我國的藥品市場,絕大多數新藥是無“新”可言的,更多情況下也就是換個馬甲提個價而已。目前推行的藥品采購制度,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在促使藥品生產企業(yè)生產不符合規(guī)定的新藥,鼓勵醫(yī)院和醫(yī)生幫助藥企進行新藥臨床數據造假。因為,僵化的低價中標制度,使許多傳統(tǒng)的低價藥都逐步退出了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改頭換面的新藥。否則,原本就已經價格很低的“舊”藥、傳統(tǒng)藥,也要實現最低價,就只有虧損一條路了。虧損的買賣,有哪個企業(yè)愿意去做呢?

  要遏制新藥臨床試驗造假,僅靠藥監(jiān)部門把關是遠遠不夠的。新藥臨床數據造假,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要切斷這條利益鏈,就必須從各種利益鏈口入手,設置關卡,建立監(jiān)督機制。特別對參與造假人員和企業(yè),建立最嚴厲的“黑名單”制度,并根據情節(jié)輕重,做出是否禁止入門的規(guī)定。情節(jié)特別嚴重者,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改進藥品采購方式,在藥品公開招標中,對低價藥實行保護制度,給予一定的利潤空間,鼓勵企業(yè)多生產低價藥。只有這樣,才能維護患者利益,才能減少企業(yè)在新藥造假上做文章。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