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游客不是針尖,導游絕非麥芒
石迪
//agustinmoreno.com2016-03-04來源: 紅網
分享到:更多

  以往,我們見多了黑心導游罵客宰客的事件,而近日,一段“東北游客大罵三亞導游”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視頻中導游成為被痛罵的一方,兩名游客因言語不當引發(fā)諸多議論。

  這些年來,醫(yī)患糾紛、城管與小販的沖突、教師與學生的矛盾、游客與導游的摩擦,此四類事件在社會中引發(fā)的爭議不斷,且常常由于事情起因交代不清楚,形成劇情反轉,在產生社會戾氣的同時,削弱了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其實,就像前面的三類關系,矛盾各方都有著必要的需求聯(lián)系,游客與導游也是一樣,并非針尖對麥芒。

  現在二者間偶有發(fā)生的摩擦,一方面,是出現游客投訴、辱罵甚至毆打導游的事情,如這次游客在大巴車上謾罵導游。另一方面,導游隊伍中也存在態(tài)度惡劣和唯利是圖者。去年5月,一云南導游就因不滿游客購物少而在旅游車上大發(fā)雷霆,罵乘客沒良心、沒道德。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有的脈絡清晰,有的沒頭沒尾,可無論如何,游客與導游關系緊張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實質性的。除了直接影響到在場出游者的心情,也會降低人們對于旅游行業(yè)的認可度和期待值,特別是容易給事發(fā)旅游地的形象帶來了不利影響。

  事實上,如果不是沖突事件頻發(fā),我們很難想象游客與導游這兩者居然會站在矛盾對立面的兩端。游客跟團旅游,圖的是一個輕松愉快,這恰恰需要一個好的導游來協(xié)助他們。導游的身份則更加清晰了,作為旅游服務行業(yè)中的一個關鍵職務,打點好跟團游客們的起居出行,讓他們在游玩時輕松愉快,這是作為導游該做的。顯然,二者不是天敵關系,而是互相需要,擁有共同利益趨向的合作關系。

  既然如此,為什么他們經常合作失敗呢?這其中有人的因素。不管是游客還是導游,人的素質參差不齊,旅游途中每天發(fā)生交集,出現爭吵的個例是有可能的。更何況旅游團人數眾多,管理本就不太方便,大家生活習性又不一樣,同樣會增加摩擦發(fā)生的幾率。

  另外,也有行業(yè)現狀的因素。雖然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新《旅游法》明令禁止“零負團費”,但“低價團”仍然大行其道。旅行社以低于正常數目的價格接外地組團社的游客團隊,游客容易被低費用吸引而報這種團?商焐喜粫装椎麴W餅,旅行社往往通過其他的相關行業(yè)利潤彌補差額,最常見的便是通過讓游客購物來實現與當地店家的利益均沾。這與旅游業(yè)慘烈的競爭脫不了關系,但說到底是一種潛規(guī)則。導游忽悠乃至逼迫游客消費,此類丑聞多發(fā)生在這種背景之下。

  可仔細想想,這些沖突都不能簡單歸咎于游客與導游兩種身份的對立。因為人的主觀情緒很難完全控制,行業(yè)規(guī)則更是有待制度完善。在整個旅游體系里,游客和導游不是競爭關系,偶爾的摩擦在所難免,不宜將他們解讀為對立分化。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