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這么一群老年人,本應在家鄉(xiāng)安享晚年,卻要離開生活已久的故土,來到陌生的城市落腳。他們操持著不同的口音,來往于家和幼兒園之間;他們每天帶著孩子,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談論著家長里短,交流帶孩子的心得體會;他們生活的重心就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一個共同的稱呼:“老年漂”。(10月20日《現(xiàn)代金報》)
“老年漂”,顧名思義,就是老了還在漂泊,泛指那些人到晚年,卻離開故土到大城市與子女長期同住、生活的老人。“老年漂”形成的原因基本有兩點:一是老人思念子女、孫輩,主動要求到城市里和子女住在一起,以享天倫之樂;二是子女忙于工作和事業(yè),沒人照看、接送孩子,所以父母不得不來到子女身邊幫忙。
但不管是因為哪種原因來到城市,他們都面臨著相似的困境。比如因為語言不通而帶來生活上的困擾,以及與當?shù)厝酥g的隔閡;比如因為氣候、水土不服而在身體上難以適應;比如因為割裂了與故土的密切聯(lián)系,又一時無法融入當?shù)氐纳鐣P系而帶來的孤獨與寂寞等。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既然他們已經來到了城市,我們就應該善待他們,善待他們,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因為誰也無法保證等我們的子女也去了外地工作和生活,我們不會成為另外一個地方的“老年漂”。
從社會層面來說,我們不要因為身邊的“老年漂”說話口音和我們不一樣,生活習慣和我們有差異,就對他們另眼相看甚至予以歧視。現(xiàn)在,他們可能還是城市的客人,未來也許會和我們一樣成為城市的主人。不管是客人還是主人,都應該讓他們感受到城市的溫度、異鄉(xiāng)的溫暖。這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從政府層面來看,要做的工作更多。很多“老年漂”無奈地表示,他們和子女生活在一起雖感到很滿意,但因為社保、醫(yī)保關系都在老家,導致提取養(yǎng)老金很不方便,看病吃藥還得自己花錢。由此可見,醫(yī)保、社保的全國統(tǒng)一應該盡快推進,為越來越多的“老年漂”解決后顧之憂。與此同時,隨著“老年漂”群體的不斷擴大,城市在軟硬件設施上能否滿足他們的需求,也值得追問。比如作為看病場所的醫(yī)院,比如作為鍛煉場所的公園,比如作為養(yǎng)老場所的養(yǎng)老機構等。
“老年漂”是時代與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而且這一群體只會越來越大。城市如何接納他們、善待他們、服務好他們,讓異鄉(xiāng)成為故鄉(xiāng),就成了社會與政府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
新華網(wǎng):春風萬里賦神州 2008-12-16 |
新華網(wǎng):春風萬里賦神州 2008-12-16 |
保障看臺:關注“老漂”一族 2011-09-21 |
易國祥:兩位百歲人“專版”的溫情 2012-05-16 |
李力言:運動式尋母不如制度化助老 2012-10-23 |
盡孝敬老:一個高尚的難題 2012-10-25 |
楊 濤:空巢老人死亡呼喚立法剛性 2013-09-23 |
李 程:老人受尊敬是“美好特權” 2013-10-14 |
長沙晚報:“禁止啃老”入法彰顯制度善意 2014-06-26 |
王君平:放下手機陪父母聊聊天 2015-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