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面試時,如果考官盯著你的鞋子看,或者問你“多久洗一次頭”,你會怎么想?前天,幾名大四學生就在朋友圈中分別吐槽了自己碰到的“奇葩”面試題。(9月24日《重慶晨報》)
近年來,“奇葩”考題屢見不鮮,面試時、試卷上、練習冊上、假期作業(yè)中,比比皆是。然而,不要一碰到不好回答的問題就說是“奇葩”考題,就像這次面試的考題“多久洗次頭”,其實一點也不奇葩。
“多久洗次頭”,既可以直接回答,一天、兩天或一周;也可以間接回答,因缺水、回家時間不確定、出差等原因,沒有固定的洗頭時間。面試考官說得好,詢問幾天洗一次頭,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主要是想了解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職場素養(yǎng)測試,從而知悉學生的潛在職場能力。這有什么奇葩呢?
不久前,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番茄炒蛋怎么做”“面條怎么煮”等考題被認為奇葩。真的奇葩嗎?如果大學生連這些生活常識都不懂,雖然不能說這就是教育的失敗,但至少可以說,這是家庭教育的失誤。很多年前,大學生拿著煮熟的雞蛋干瞪眼,想吃就是不知道怎么打開殼,現(xiàn)在想起來都是笑話。
不要動輒以奇葩考題相稱,有的考題在你看來是奇葩,而在他人看來不一定,至少出題老師還是動了一番腦筋吧,所謂的奇葩考題的背后,大多是有深意的。那么,如何辨別不是奇葩考題,我個人認為標準大致有三:第一,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說出理由,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小學生的考題,不能中學生甚至大學生都不能解答;考娃娃的題,不能成年人都不能解答。第三,不要千方百計出偏題、難題、怪題,以把人考倒為樂,顯示自己的高明。
由此我想起一道“萬能考題”,可以考任何年齡、任何職業(yè)的人。或許有人認為奇葩,但我不這么認為,就是“1+1=?”這道題。小學生回答等于2,對的,算術(shù)就是這樣的;中學生回答等于10,對的,二進制;企業(yè)家回答等于3或4或5,也對的,一家企業(yè)與另一家企業(yè)合作,就是希望獲得“1+1大于2”的結(jié)果;倘若高端一點,有人回答“1+1=1”,這肯定是對的,哥德巴赫猜想不就是這樣嗎?
時下,考考考早已不是老師的法寶,而是各行各業(yè)都要進行考試,要考試就肯定有人出考題。當然,出題者在出題時,必須要考慮答題者的年齡、身份、職業(yè)、文化差異、地域差別等因素,尤其要把考試所要達到的目的考慮清楚:是要把學生考倒呢,還是要選拔真正的人才?考慮清楚了這個問題,奇葩考題就能最大限度地予以杜絕。
檢察日報:黃光裕案的背后你別猜 2008-11-28 |
檢察日報:黃光裕案的背后你別猜 2008-11-28 |
胡 曉:明星慎當時事評論員 2010-09-06 |
錢夙偉:一塊“偽牛排”難倒六個部門? 2011-03-10 |
高考在中國總有點悲壯 2011-06-08 |
江亞平:加拿大取消投資移民的再反思 2014-02-25 |
不必要的證明讓民警成了“時事評論員” 2015-08-07 |
白 峰:女排在憑著什么樣的精神奪冠 2015-09-07 |
中國青年報:文化相對主義和“困龍術(shù)” 2009-08-14 |
廣州日報: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快但仍處困惑期 2009-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