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據媒體報道,江蘇某公司職員尹某利用人事系統(tǒng)漏洞,吃了4年多空餉,私吞了72萬元工資。
在沒有看到這則新聞之前,我很難將電腦系統(tǒng)的漏洞與“吃空餉”聯系在一起。不過現在,似乎可以推定,前者直接導致了后者。
我想到了許多“吃空餉”的案例!皶绻ゐA”“病假餉”“冒名餉”“死人餉”……雖然它們多與領導干部濫用權力有關,卻未必不是單位失察的結果。比如2011年,湖南省永州市查出多個地區(qū)教師在編不在職,拿著財政薪水,卻在從事第二職業(yè),人數達數百名之多;在浙江省永康市公示的192名“吃空餉”者中,未辦理辭職手續(xù)擅自離崗人員共10人。
對有些單位來說,失察或許在情理之中。一方面,人員流動較為頻繁,有的人連部門同事還沒見全就已經離職了;另一方面,招聘流程較為簡單,新入職者總是草草備案,一般很少有人過問。不過上述江蘇某公司,用4年的時間才發(fā)現工廠6名員工的考勤明細被人動了手腳,當真是在意料之外。就像一位網友留言的,公司的考勤就是不打卡也是車間或部門上報月考勤,沒人報考勤的空人頭怎么進入工資名單?
如今,線上作業(yè)、無紙化辦公的確是一種趨勢,然而并不意味著管理者就可以全然依賴于網絡。如果沒有經常升級系統(tǒng)、調整數據,那么無異于埋下了隱患。我們往往難以彌補電腦的漏洞,卻可以避免人腦的“漏洞”,通過完善內部規(guī)章制度,加強人為監(jiān)管,將風險降到最低,實現安全管理、有序經營。
當然,這樣的道理誰都懂,只是由于職工多、工種多,很難做到無差別管理。同樣一套考勤制度,對跑業(yè)務的和坐辦公室的未必都適用。即便業(yè)務員不用考勤,我想也會有別的辦法約束他們;即便所有的制度都成了一紙空文,至少管理者的親自過問不該失靈。
倘若有的領導和下屬合起伙來“吃空餉”呢?總還有“心眼好”的員工吧,總還有為單位和大多數員工利益考慮的管理者吧!
政府機構、事業(yè)單位里的“吃空餉”亂象,加劇的不僅是自身的虧損,更是公共財政的流失。歸根結底,這都來自于人腦的“漏洞”,是貪心不足、徇私枉法的歪招。彌補“漏洞”,需要深入開展作風建設;破解歪招,需要高擎反腐的法律利劍。正如某法律人士所說,“吃空餉”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或侵吞公共財物,涉嫌觸犯詐騙罪或貪污罪,部門負責人也可能涉嫌瀆職罪,應該追究其法律責任。與行政責任上的追責相比,法律的制裁無疑更具震懾力。
目前尹某因涉嫌職務侵占,已被警方刑事拘留,這得益于其公司對問題的及時發(fā)現。系統(tǒng)漏洞虧了72萬,恐怕人腦“漏洞”虧得遠不止這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