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重慶市渝中區(qū)大坪正街71歲的趙大爺獨自居住,愛喝酒的他常常酒后撥打110,有時說沒帶鑰匙,有時說摔倒了,其實他是不堪寂寞,就想找民警來好有人說話。5日,大坪派出所民警介紹,經(jīng)統(tǒng)計,趙大爺一年來竟然撥打了1483次110。(8月6日《重慶商報》)
“有困難,找警察”,在很長時間里都是熱門口語,一些人濫用警力資源,乃至近年類似趙大爺?shù)陌咐真不少,比如,不久前“報警求廁紙”一事就曾攪得輿論嘩然。平心而論,如果不考慮具體情況,單純批評這類報警者濫用公共資源,不免有點上綱上線。
從新聞報道來看,趙大爺撥打110,很多時候不過是想借報警的機會找民警聊聊天,排遣內(nèi)心孤獨。也就是說,他并不是真正需要民警前來排憂解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謊報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趙大爺?shù)男袨樗悴簧蠄蠹倬,但擾亂了公共秩序,浪費了警力?设b于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對70歲以上的行為人,不執(zhí)行行政拘留,所以民警只能對老人進行批評教育。
一項統(tǒng)計表明,在全國110報警服務臺接到的電話中,屬求助性質(zhì)的非警務報警占了六七成。趙大爺一年來撥打了1483次110,是由于孤獨而想找民警聊天,是出于對警察的信任。如進行換位思考,老人的行為應該被理解。但如果不加制止,這種“有法不依”的行為又著實讓人頭疼。
這些年警察對“國際友好人士”、“社會名流”等丟包、丟自行車之類的小事破案神速的事例,本就讓人們對110出警機制產(chǎn)生誤解。民警對趙大爺這樣的請求,無論是不理會或是予以處罰,都只會導致警民誤會加深。而若事無巨細、輕重緩急,警方都管起來,最終將會導致“110報警”電話小事扎堆、大事急事管不來的亂象出現(xiàn)。這就是法治的尷尬。
其實回到事件本身,此事無非反映了該重視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問題。如果居家養(yǎng)老的效果更好一些,如果社區(qū)對孤獨老年人的精神狀況關(guān)注多一些,或者社會組織對這個群體的幫助更熱心一些,這種法治尷尬自然會消解。法治社會不是司法部門和執(zhí)法部門唱獨角戲就可以建立的。法治進步需要社會合力,否則,類似的執(zhí)法困境依然會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