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熱點聚焦-正文
王傳濤:正視“青椒”打院長背后的學術之痛
//agustinmoreno.com2016-01-11來源: 中國網
分享到:更多

  9日,有消息稱,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青年教師李思涯在學院年度會議上公然毆打院長甘陽教授,自稱是因為甘陽在職稱晉升上故意拖延。中大博雅學院對此作出說明,譴責教師的暴力舉動。還有17位博雅學院教師發(fā)表聯合聲明譴責打人者,要求校方嚴肅處理打人事件。(1月10日新華網)

  大學本應是一個安靜斯文的地方,尤其在千百年來強調“尊師重道”倫理的中國學術體制內,大學老師更應該是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的一個群體。中山大學及下設的博雅學院,在我國學界也是非常出名。一者,中山大學是我國最負盛名的學者、被譽為“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先生晚年的執(zhí)教之地;二者,博雅學院并不同于一般的二級學院,這個學院在幾年前成立之時就高調地打出了“培養(yǎng)學術大師”的目標。

  誰也無法理解,就是在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發(fā)生了駭人聽聞的青年教師打院長事件。青年教師應該尊重年長的前輩,更應該尊重自己的領導,在年度會議這樣的重要場合二話不說沖到前面接連掌摑院長,遠遠超乎了我們對于大學老師的所有美好想象。但青年教師打院長的原因,也必須要正視——是什么原因激怒了這位年輕的大學老師?青年教師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況到底是什么樣的?

  在網上,青年教師有個戲謔之稱——“青椒”。據了解,我國現有“青椒”90萬上下。這是一個占全國高校教師總數比例超過60%的龐大群體。他們大多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寒窗苦讀二十余載終在高校謀得一席教職。他們名義上是大學教師,但地位低、職稱低、收入低,簡稱“三低”,看似體面的他們有相當一部分面臨著非常大的生活壓力,有的據說是月光族,有的甚至還不起房貸。

  記得梁漱溟先生曾經將學界人分為“問題中人”和“學術中人”?梢钥隙ǖ氖,“青椒”既不屬于“學術中人”,也不屬于“問題中人”,而是“社會問題中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成為了問題,如果當權院領導壓制了他們唯一的希望——晉升職稱,則他們的生活質量就會長期受到影響,遠遠比不上大學門口那些賣肉夾饃、茶葉蛋和麻辣燙的,甚至都比不上一些藍領工人。沒有了職稱,也幾乎難申請到重點課題;蛘哒f,只能跟著本系其他老師“打工”。因此,可怕的不是職稱低,而是職稱低導致的在生活質量層面的惡性循環(huán)。

  導致“青椒”出現“三低”的,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一是,大學里的權力腐敗,即當評聘職稱的權力都壟斷于院系或學校領導少數人之手時,出現尋租和腐敗,就不可避免,不走關系,不入后門,也便只能繼續(xù)“三低”;二是,大學里也有派別之爭和權力斗爭,有左和右之爭,有師門派別之爭,“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打壓不同專業(yè)的人,也往往是大學里的常見戲碼;三是,我國高校里死板的職稱晉升制度,對青年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也容易導致職稱評聘權過度集中。

  因晉不上職稱而打院領導,也就并不難理解。因此,比討論打人這件事本身的對錯更重要的是,整個高校管理體制應該正視當下“青椒”群體的生活工作困境。如其不然,我國最富潛力、最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青年教師群體,很有可能會在群體性的失意與失落中慢慢沉淪,到頭來,受損的恐怕不只是這一個群體的利益,更包括整個高等教育體制以及學術體制發(fā)展,甚至會影響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專業(yè)的宏大藍圖。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