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行動與口號,選擇與法律,實利與表面,我們已經習慣了彼此天差地別的分裂,甚至失去了改變謊言的興趣。
濟南女大學生遭黑車司機綁架,重慶少女“搭錯車”遇害……接連發(fā)生的惡性案件,讓黑車安全再成焦點話題。
對上班族來說,恐怕很多人都坐過黑車,明知違法,卻無可奈何。畢竟當下公共交通設計死角太多,從公交站到家門口接駁不暢,社區(qū)公交本能填補真空,可壟斷環(huán)境又扼殺了其生存空間。合法的路走不通,自然是非法行為橫行。
黑車屢打不休且蓬勃發(fā)展,體現(xiàn)了行業(yè)管理的荒謬。看得見的手過多干預市場,取締了消費者、經營者自主議價的空間,當大家為了幾分便宜、幾分方便甚至不顧安全時,足證交易成本已大大偏離常態(tài)。
面對這個畸形兒,執(zhí)法部門亦覺棘手。嚴打吧?執(zhí)法成本太高;放任自流吧?蔓延又太快。只好風聲緊時猛抓,風聲緩時網開一面,以震懾的方式限制其規(guī)模?捎纱擞峙缮鰞蓚大問題:首先,如果法律可以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尊嚴何在?如何杜絕腐?其次,運動式執(zhí)法將培育不守法的精神,分裂社會共識。
這樣的荒誕劇,在生活中并不罕見:墻上貼滿“拒乘黑車”標語,警車就在不遠處巡邏,可黑車司機們滿不在乎地大聲招攬生意,乘客們毫不遲疑上車……行動與口號,選擇與法律,實利與表面,我們已經習慣了彼此天差地別的分裂,甚至失去了改變謊言的興趣。
這,真的僅僅是百姓太愚蠢?真的僅僅是基層執(zhí)法人員不作為?
現(xiàn)實是,我們太多的規(guī)章是在辦公室里編出來的,難接地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成分日漸稀少,博弈往往只在小圈子內進行,能進門的人再少,嗓門卻大,進不了門的人再多,只能悄無聲息。這一先天不足給了既得利益者綁架公意的機會,他們通過偽造專業(yè)經驗、虛擬危險后果等方式,逼大家去埋單,而自己卻能坐收紅利。
黑車難題,根子在市場不臧,在公意與規(guī)則的分離。當這么多人不得不用腳把票投給黑車時,我們不應裝聾作啞,法律維系現(xiàn)代社會的運轉,任何不守法的行為,都是對秩序的威脅,但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是良法,而非王法,如何讓法律更充分地體現(xiàn)民意,是突破現(xiàn)實種種難局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