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杭州公交7路車發(fā)生起火燃燒。杭州警方為確認縱火嫌犯身份公布其照片。應當說,嫌犯遲早會落入法網(wǎng),但更多的追問還要繼續(xù)! 」话踩鹿式陙眍l發(fā),已經成為社會不容回避的沉重命題。其中,無論是人為制造還是類似于高溫導致的起火事件,都在短時期內給公眾和輿論帶來了沖擊與反思。然而事件過后,人們似乎又陷入習慣性的集體遺忘,因此諸多本可彌補的安全漏洞并未得以妥善解決。
就杭州公交起火事件而言,必須被汲取的教訓可分為兩大方面。一是公交安全的硬件還需要不斷加以提升。專家指出,僅僅依靠安全錘,并不足以確保公交日常運行的安全保障。以美國為例,公交車的每個窗戶(甚至包括前后擋風玻璃)都是可以臨時打開的,有個應急把手“輕輕”一推就可以打開。除此之外,有的車子連車頂都有逃生通道。
令人遺憾的是,正如專家所指出的,盡管早在前幾年就有人提出借鑒國外的經驗,但時至今日還停留在設想層面。這或許涉及相關設施改造升級所需的成本投入不菲。但為了對每個乘客的人身安全負責,這一硬件投入是必須而刻不容緩的。政府應當將公交安全硬件升級作為重點工程,納入到政府公共投入的未來預算中。
同時,每個公民都應自覺學習各種安全突發(fā)事故下的自救技能,這是無形卻又更為重要的安全軟件。這首先來自于政府在全民安全技能培訓上的更多作為。早在2009年,杭州就舉辦了“珍愛生命、自防自救”為主題的公交車應急處置演練。而這一面向全民的公交車應急處置演練是否達到了常態(tài)化,應急處置演練能否更加貼近民眾,提供更容易被接受的培訓方式,在公交車日常運行中,能否提供更多的安全技能培訓宣傳片,在潛移默化中讓市民更加熟悉相關知識和技能,都是全民安全技能培訓體系應當去不斷推動的建設方向。這不僅是杭州一地、也是全國各個地區(qū)都應去思索的命題。
作為民眾個體,也不能總把自己放在旁觀者位置上。每次公交事故發(fā)生,你是有一種于己無關的看客心態(tài),還是把事故當成一面鏡子,從中找出自身在安全意識和技能上的不足?當政府或者單位舉辦包括公交在內的各類公共場所自救技能培訓時,是積極參與還是應付了事,也許就會決定某個人在事故一旦來臨時,能否更好地保護自己進而幫助其他人,還是因為安全技能的缺乏而把自己推向危險境地。
據(jù)報道,作為事件的親歷者,顧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當時在車上一直有聞到一股松香水味道,她兒子還親眼看到嫌犯從包里拿出一罐液體。目睹危險苗頭而沒有及時向司機報警,就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部分民眾還缺乏足夠的防范和警覺意識,或者在潛意識中,還是習慣于被動等待他人來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不是主動成為安全防范的一分子。
公交安全不是憑空掉下來的,也不能依賴于他人的賜予。城市安全復雜而脆弱,由此決定了政府、公交公司、乘客和更廣義的公眾之間,需要通過緊密的合作,來形成全覆蓋的日常安全網(wǎng)絡。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脫節(jié),都會造成整個體系的運轉失效。杭州公交安全事件再次為社會敲響了警鐘,只有當政府部門和公民共同參與到公交安全的維護和完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人才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