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這兩份名單你認識多少?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云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第二份名單:李漁、洪昇、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曉: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后者全是當時落第秀才。
上周末,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年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上面這樣一個段子分別以微博、微信的形式在網上火了,很慰籍,也勵志。
在有些人看來,這不過是一些注定考不上大學的那類人及其家長的聊以自慰,或者說自找臺階。
這種說法當然不對,不過,即便退一萬步講,假設這種觀點是對的,我覺得上述心態(tài)一樣很好。且不說高考本來就是一種競技或競賽,總有人要輸,有贏必然有輸,贏了固然可喜可賀,輸了也不可卑,沒什么了不起。不要說作為一個正常的人需要拿得起放得下,贏得起輸得起,更重要的是,輸了考場,只是輸了這一次,也未必是輸了全部,輸了一生。何況,我們常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失之桑榆得之東隅。
其實,不是給那些高考得中的天之驕子尤其是高考狀元們潑冷水,高考擁有的成功相比那些名落孫山者當然是一種勝利,但這只是開局,僅僅證明了書本知識的擁有程度,并不代表實踐乃至創(chuàng)造能力的杰出。有權威部門專門做過一項統計,恢復高考后各地那些曾被媒體熱炒的高考狀元們,迄今沒有一個成為萬人膜拜的業(yè)界精英或者領袖。
這些是不是很奇怪?這又是為什么呢?
其一,相對而言,高考制度是比較公平的選拔制度,但并非沒有短板或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還是和死讀書一脈相承的一種應試辦法,一考定終身本身,就像競技比賽一樣,考的是臨場發(fā)揮,發(fā)揮失常你就死定了,所以談不上絕對公平,當然,絕對的公平也是沒有的;其二,就目前而言,這種考試本身,雖然有了改革,但并不顯著,不是比拼創(chuàng)造力,至少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思維的選項比較欠缺,這對于安分讀書的孩子是一種優(yōu)勢或優(yōu)越,對于思維和行動有些脫韁的孩子而言,就成為制約因素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會有區(qū)別,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玩八股的玩不了八卦,玩八卦的也學不來八股。
因此,按照上述分析套用一下前述那兩份名單,想想高考的結果,完全可以氣定神閑坦然面對淡然處之,既不以高考得中而興奮癲狂,也不以名落孫山而悔恨交加,畢竟這只是人生的第一道坎,關鍵是,前程可以暫失,后學不能放棄,更不能自暴自棄尋死覓活,至少,可以通過努力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一樣可以積腋成裘,成為第二份名單中落第不落志的秀才。古人尚且說,窮且彌堅,不墜青云之志,況豐衣足食躬逢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之盛世?!
當然,今日的高考也并非昔日的科舉能夠相比,而且除了高考,成才的路徑很多。可見,即使做不了高考狀元或者金榜題名,也成不了落第卻成名的秀才這些極而端之的人物,那么好吧,不妨做一個自食其力的公民,何況世界舞臺如此之大,成才機會更加多元,且條條大路通羅馬,通過矢志不渝的奮斗,一樣有自己的位置和存在的價值,活得精彩。這,就需要在任何時候,都腳踏實地,不氣餒,不自卑,不自棄。
人民日報:關懷落榜考生 政府不能缺位 2009-07-27 |
紅 網:讓高考失利者“安全著陸” 2009-06-17 |
楊少波:理性對待高考結果 2012-06-26 |
于文軍:對考生拜圣人不必大驚小怪 2013-05-13 |
呂好玫:榜上若沒名腳下亦有路 2013-06-26 |
李思輝:實現教育公平要補齊歷史欠賬 2014-03-11 |
高國春:人生并非上大學一條路 2014-06-26 |
我在我思:讓法治成為我們共同的信仰系列談 2014-12-23 |
東方網:從暗處流出生命之泉 2009-04-30 |
東方網:從暗處流出生命之泉 200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