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送溫暖”季,各級工會干部開始忙著對困難職工走訪慰問、撥錢發(fā)物。年年歲歲送溫暖,送出溫暖的“溫度”如何,有沒有送到職工群眾的心坎上?“三聲”是個指標。
要聽到職工的掌聲。能贏得掌聲的“送溫暖”是深入廠礦車間、生產(chǎn)線旁、職工家里的體察關懷;是在職工家的灶火邊、板凳上的家常話、貼心話;是憂愁著你的憂愁、快樂著你的快樂的感同身受;是真真正正的救急難、解憂困。送溫暖的掌聲為工會而鼓,感謝工會干部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每一戶需要救助的職工家中。更為黨政而鼓,贊揚項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送溫暖的掌聲是對工會“娘家人”的褒揚與認同,更是對黨政順應群眾美好生活出臺更多惠民舉措的鼓勵與歡呼。
要聽到職工的笑聲。溫暖送得好不好,職工笑聲見分曉。笑聲也許來自解了燃眉之急的米面油和慰問金;也許來自農民工平安返鄉(xiāng)中工會送來的車票;也許來自患大病職工得到的互助醫(yī)療保險;也許來自工人文化宮、俱樂部、職工書屋里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節(jié)日活動……無論這笑聲來自哪里,它的分貝數(shù)都代表了職工對工會工作的滿意度。
要聽到職工的呼聲。雙手送溫暖,兩耳聞呼聲。送溫暖活動中開展的勞動經(jīng)濟權益大檢查、大調查、大排查活動,就是要求工會干部深入基層、深入職工,了解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狀況、勞動關系變化、職工權益實現(xiàn)等方面的情況,掌握困難職工的數(shù)量分布、致困原因,發(fā)現(xiàn)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就是要聽到職工對“娘家人”的“家常話”、“朋友話”、“知心話”,讓工會組織真正了解職工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急、所憂,傾聽他們的訴求,采納他們的建議,響亮發(fā)聲、精準發(fā)力,努力把他們的盼望變?yōu)楝F(xiàn)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感情是一個非常本質的東西,不帶著感情去做接地氣的動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層做工作,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那是一種溫暖!
其實送溫暖活動也一樣。工會干部當有“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抱負,“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操守。用工會干部的“辛苦指數(shù)”提升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用職工群眾的滿意度換來對工會組織的信任度。我們“蠻拼的”工會干部就一定能在送溫暖活動中贏得掌聲、收獲笑聲、聽到呼聲。
這“三聲”不僅是愿望更是要求,不僅是效果更是標準。這“三聲”能反映出工會干部與職工群眾距離上的近、感情上的親,工會送溫暖效果上的實,“三服務”活動評價上的贊。只有這樣的送溫暖,送出的才不僅僅是溫暖,它更能傳遞給困難職工擺脫貧困的信心和為美好生活而奮斗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