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原創(chuàng)評論-正文
劉植榮:市場經濟絕非是“叢林法則”
//agustinmoreno.com2014-12-19來源: 中工網—《陜西工人報》
分享到:更多

  一個經濟學教授在微博稱,社會福利應多給孩子,少給老人,理由是老人不創(chuàng)造價值了,而孩子長大后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我對這則微博評論道:“你這是典型的功利主義,如果你有50萬存款,你父親有病住院需要這筆錢,你孩子出國留學也需要這筆錢,你該如何選擇?難道你把這筆錢送孩子留學,而看著身患重病的父親在家等死?”

  功利主義者認為,追求快樂是人行為的唯一動機;讓人快樂的事情就是善,讓人痛苦的事情就是惡;為追求快樂最大化,可犧牲少數人的快樂換取多數人的快樂。康德對功利主義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他認為,功利主義就把人當作工具而不是目的,為獲得更大的幸?梢詣儕Z了他人享有幸福的權利。而人是自由和平等的,任何個人追求幸福的權利不受他人剝奪。

  市場經濟下追求經濟價值無可指責,因為有經濟價值的事情才有人去投資、去經營。但我們也不要忘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市場經濟絕非是“叢林法則”,它必須建立在道德基礎上。這就是為什么在市場經濟國家社會上有很多慈善組織,有很多人投身于對自己來說毫無經濟價值的慈善事業(yè),政府也大搞社會福利幫助那些處于困境中的國民。

  一些人總拿斯密的《國富論》論證市場經濟就是“自由放任”,為不道德的市場行為提供理論依據。其實,《國富論》是斯密道德哲學體系的一部分,他寫《國富論》也是站在道德的高度,試圖改革被權貴階層壟斷的經濟制度,把廣大人民群眾從政治專制和經濟壓迫下解放出來獲得從事經濟活動的自由,實現共同富裕!秶徽摗烽_篇寫道:“社會大多數人境況的改善,對社會只有利,沒有弊。社會大多數人陷于貧困,絕不是一個繁榮幸福的社會。”實際上,斯密對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國富論》,不讀《道德情操論》就看不懂《國富論》。

  那么,何為道德?簡言之,道德就是由自己的良心發(fā)出的責任!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道德。在危難時刻,讓兒童、婦女、老人優(yōu)先逃生,這是被人類普遍認知的道德價值;如果用經濟價值來衡量,則應該讓身強力壯的男人優(yōu)先逃生,因為青壯年活下來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不少癌癥是不可醫(yī)治的,但幾乎所有家庭有人患癌時,寧可傾家蕩產也設法為之治療,這也體現了道德價值;如果從經濟價值來考慮,這完全是一種傻瓜行為,何必要人財兩空做這種沒有任何回報的事情呢?

  以人為本首先要尊重人的存在;人人平等首先是人的存在的平等;自由也是在人的存在前提下的自由。連人的生存問題都漠不關心何談以人為本?把人的生存權分成三六九等何談人人平等?人連生存的自由都沒有何談其他自由?而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這是人存在的最基本條件。

  所以說,我們追求經濟價值,但絕不是要排斥道德價值。正因為如此,一些老牌市場經濟國家已建成福利國家,實現了全民免費醫(yī)療和免費基本養(yǎng)老。如果有人死于可醫(yī)治的疾病,有老人被餓死,這不是一個道德的社會。

  我們再回到本文開篇提到的那個經濟學教授的觀點上來。如果家里有50萬元,只能在讓孩子留學和為父親治病之間二選一,道德的選項一定是把這50萬元給父親治病,因為孩子尚小仍有其他機會,而不給父親治病父親很快就會死亡。一個道德的家庭是這樣,一個道德的社會也是這樣。社會福利是給最需要的人,而不是給最能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更不是給有權勢的人。

  總之,追求經濟價值不為過,但我們不要忘記道德價值,我們要經常捫心自問:我還有良心嗎?我有哪些責任?我的道德價值在哪里?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