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七位親人我都養(yǎng)老送終了,我的任務(wù)完成了,我這輩子沒什么遺憾了!闭f這句話的是位年過八旬的農(nóng)村老漢,他用66年先后孝養(yǎng)了七位老人。66年來,他不放棄任何一位親人,七位老人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直至黃發(fā)鮐背,無疾而終。這位年過八旬的農(nóng)村老漢,就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史各莊鎮(zhèn)口上村被譽(yù)為“仁義孝子”的王百根。(10月15日中國文明網(wǎng))
“仁義孝子”王百根的孝義故事,在我眼里,已經(jīng)成為一個傳奇。不僅是他本人的傳奇,也是這個社會的傳奇。對這樣傳奇的奇人,自然,筆者不可能吝嗇地為他點(diǎn)贊,還要為他高亢放歌,大贊特贊。
在生活中,作為蕓蕓眾生、凡夫俗子,照料一兩位親人,大抵還不算什么難事,但是,這一兩位老人如果久病床前,無疑對每個人就是一個最起碼的考驗了。這盡管不是什么大孝,但卻是一場大考,可惜,真正做到的為數(shù)不多,甚至微乎其微,那句“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民謠,通過人間百世的檢驗,可以說已經(jīng)顛撲不破了。
王百根老人能夠照顧七位老人,而且用了66年,推算起來,應(yīng)該在他剛剛成為公民之后就開始了。想想現(xiàn)在的30多歲還在“啃老”的小青年,再對比一些人到中年的人的具體表現(xiàn),真是讓人無語凝噎,怎一個“憾”字了得,又怎一個“孝”字堪托!在孝道這件事情上,套用毛澤東主席的那句話就是,一個人做點(diǎn)孝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孝事。這也使我想起從小看書記住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為什么說“百善孝為先”呢?“百善孝為先”一語出自于清朝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作者對此語的解釋為: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按在下的理解,人若欲行百善,必須先盡孝道。也就是說,因為面對的是生養(yǎng)自己的親人,能不能盡孝,對一個人的品格修為完全可以一斑窺豹,滴水觀海。盡孝必須考慮這樣幾個要素:第一,對自己的父母;第二,需要一定的物質(zhì)金錢;第三,如果久病,需要足夠的時間投入。可以說,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么其他的百善也一定不會去做,如果做了,也一定是偽善。
其實,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好,也一定會對旁人好。我國亞圣的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一個孝道的倫理和博愛推理:老吾老是孝道,以及人之老是博愛。如果連自己的老人都不孝,遑論博愛?所以,正是基于如上考慮,有些單位招聘員工時首先就是看他是否能盡孝。因為,不孝之人往往也是不忠之徒。企業(yè)招聘的員工沒有忠誠度,又怎么會傾心而為,幫助企業(yè)做大做強(qiáng)呢?
一句話,要做人,先看孝!靶橄取狈侥堋靶邪偕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