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這樣一些人:馬云,畢業(yè)于杭州師范學院;任正非,畢業(yè)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李書福,就讀于湖北長江職業(yè)學院;李嘉誠、牛根生、羅永浩、曹德旺、李想,知名的“商界大佬”,壓根沒上過大學。
據(jù)教育部門統(tǒng)計顯示,自恢復高考以來到2009年,32年來124名高考狀元,“一個都沒有成為所從事職業(yè)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校友會網(wǎng)對從1977年到1998年高考狀元的職業(yè)狀況的統(tǒng)計也顯示,高考狀元職業(yè)發(fā)展并不理想,職業(yè)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考場狀元”尚未成為“職場狀元”。
列這些例子并不能說明高校培養(yǎng)不出人才,或者狀元都不努力,可以推出的結論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高考從來都不是通向成功的“獨木橋”,一紙學歷也從來不是人生出彩的絕對保障。處在今天這樣一個“臺風口”廣布的時代,只要開掘出適合自己的“臺風口”,誰人都可以染指成功。就算是一些普通職業(yè),做好了照樣可以引領風騷。
又逢一年高考時。在全社會從未間斷的關注下,在家長全力以赴的守候下,在學校老師不遺余力的陪同下,莘莘學子如一艘艘正待揚帆駛出窄狹的港灣的行船,前方不遠處,就是那浩瀚的夢想藍海。今年,高考報名人數(shù)有近940萬,本專科招生計劃約700萬人,這也就意味著,大約有75%的人都能夠有大學上,F(xiàn)在早已不是二三十年前為著一個?泼~都要擠破頭的時代,讓孩子自主選擇未來之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想并不遙遠。
高考,是開啟知識密碼箱的鑰匙,更是詮釋奮斗意涵的羊皮卷。當各種庸俗的“成功學”、“厚黑學”充斥于世,當部分國人漸趨浮躁,坐不穩(wěn)板凳,高考傳遞給大家的理念,依然樸實醇厚:奮斗是成功的階梯,是人生命運轉(zhuǎn)折的關鍵,生命不止,奮斗不息。“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青春年少,韶華光陰,理當去跋涉,去攀爬,去經(jīng)歷高考的磨礪,綻放理想與青春的絢爛之花。
高考制度并不完美,正如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一樣,多年來在社會功利心的驅(qū)使下總跳不出瘋狂競爭的“囚徒困境”。考試畢竟只是個形式,只要一顆奮斗之心永不更移,人生之路只會越走越寬。從來沒有完美的制度,也從來沒有完美的教育,而人的學識和涵養(yǎng),卻能夠日臻完美。體味高考,就是體味追求超越、追求完美的那種上進心、求知欲。全社會冀望高考改革的熱誠,尤為令人感動,畢竟,關注就是態(tài)度,態(tài)度背后顯現(xiàn)出的,是一個社會強大的向心力和進步力。
值得欣喜的是,大學教育已逐步從精英教育演變?yōu)榇蟊娊逃S之而來的是,職業(yè)導向教育向知識導向教育的轉(zhuǎn)變。大學不再是精英的選拔場、職位的敲門磚,而變?yōu)樨S富涵養(yǎng)的知識場、啟迪靈感的智慧場。這也就是為什么通識教育越來越受高校和學生歡迎的原因。當大學褪去了功利的外衣,社會也一定會孕育一場去功利化的進步運動。
多一些風輕云淡,多一點海闊天空,多一些奮斗專注,青春的考場上,人人都會是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