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中工時評-正文
中工時評:“警察被打人”呼吁網絡理性
//agustinmoreno.com2014-02-18來源: 中工網
分享到:更多

中工時評:“警察被打人”呼吁網絡理性

本網評論員 卜鞋

    近日,網名為“南寧過客E”的網友在天涯網絡論壇發(fā)帖稱,“南寧警察把我一家人嚇壞了,打人警察還得意地比劃V字手勢”。帖子同時上傳了一段時長近兩分鐘的視頻。對此,南寧警方及運管部門回應稱:“有拉扯,但沒有打人,比劃手指只是示意手指受傷。”(據新華社2月16日消息)

    上述帖子中的“警察”、“打人”、“V字手勢”等字眼,激發(fā)了很多網友的“正義感”,也博取了眾多網友的同情。有網友認為工作人員“檢查程序不規(guī)范”,還有網友認為“穿制服者如此執(zhí)法嚴重損害人民警察的形象”,甚至有網友認為警察此舉在“自曝家丑”。網上的言論幾乎清一色地倒向“南寧過客E”網友一家,被指“無端打人”的警察便成了眾矢之的。然而,實際上警察打“V字手勢”只是示意執(zhí)法過程中受傷而已。網友對于草根對于某一群體泛濫的同情淹沒了客觀看待事實的理性。

    前一陣子,關于“中國大媽訛外國小伙”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而事實卻是外國小伙的確撞倒了中國大媽。結局360度的翻轉,讓當時正陷在揚善懲惡的正義感以及民族劣根性的自卑里無法自拔的一些網友們措手不及。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中國大媽式的跌倒與扶起的糾紛中,中國大媽被貼上了可能會訛人的標簽。于是,關于大媽被撞或者跌倒的新聞,很容易讓人先入為主:大媽又要訛人了。

    類似的刻板成見,還存在于醫(yī)患關系、師生關系、城管與攤販的關系以及警察與執(zhí)法對象的關系中。在這些刻板成見中,醫(yī)生、教師、城管、警察的形象似乎被定格在類似“醫(yī)生又誤診了”、“教師又虐童了”、“城管警察又打人了”這些極端負面的形象上……也就在這樣特定的情形、特定的語境下,上述報道中因為受傷擺“V字手勢”的警察才會有口難辯、有苦難言。

    而那些刻板成見所帶有的不信任的情緒又非空穴來風。因為,醫(yī)生誤診者有之、教師虐童者有之、大媽訛人者有之、城管打人者也有之。近年來,尤其醫(yī)患糾紛以及城管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屢遭詬病。除了由于“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之外,一些事發(fā)單位的危機公關也經常以搪塞忽悠的態(tài)度,將欲知詳情的公眾擋在門外,比如,對城管打人的回應基本都是“臨時工、協(xié)管干的”。這樣的處理方式不但不能讓公眾信服,還會嚴重降低公信力,而且,信息的不公開不透明不流通還會導致公眾輕信一些小道消息。

    由于公眾對新聞的感知、對一些事情的刻板印象,基本來源于對媒體的接觸,因此,媒體的報道對公眾刻板印象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前新華社社長郭超人曾說過:“記者筆下有人命關天,有是非曲直,有財產萬千,有毀譽忠奸!彼裕襟w作為社會瞭望口的責任如此重大,豈能有絲毫懈。

    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無論是媒體工作者還是普通網民,進一步提升媒介素養(yǎng)都應是一門必修課。在網絡公共空間,還需遵守“七條底線”,不能將媒介作為隨意泄憤和謀取私利的工具,也不必讓一些極端個例摧毀了自己客觀公正地看待事物的能力。又由于新聞的真實性只有在不斷報道中才得以實現(xiàn),所以,媒體以及公眾都應當給新聞事件的繼續(xù)發(fā)展騰出一些空間來,先別急于下結論。只有讓足夠的媒介素養(yǎng)以及理性先行,才能緩解一些新聞輿論過于偏激的尷尬。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