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雯在頒獎儀式上。 新華社記者 逯陽 攝
大概沒有哪種國際大賽像世乒賽那樣,總是能令國人氣定神閑。幸福的世乒賽總是相似的——中國在團體世乒賽上輸球還得追溯到2010年,單打丟冠則遠至2003年。試問中國體壇,有哪個項目能如此霸氣?國球之譽,真真實至名歸。
或問,既然橫豎都是中國贏,那球迷還看個什么勁兒?非也,一是可以看過程。從過程看,每屆世乒賽都有不一樣的精彩,也總會有橫空出世的黑馬。比如2005年上海世乒賽放高球放死一眾中國高手的梅茲,本屆世乒賽把中國正膠發(fā)揚光大的瑞典大個子法爾克,他們帶給球迷的驚喜和刺激總是讓人回味無窮。二是可以看中國“內(nèi)戰(zhàn)”。中國選手之間對決,球迷司空見慣,但一旦搬至世乒賽這樣的大賽場,其精彩其刺激一點也不亞于中外對決,從慘烈程度看,則更非中外對決所能相比。
比如本屆布達佩斯世乒賽,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場比賽便都是兩場“內(nèi)戰(zhàn)”,一場是女單半決賽劉詩雯對丁寧,另一場是女單決賽劉詩雯對陳夢,最終的結果大家知道了,兩場“內(nèi)戰(zhàn)”成就了28歲的劉詩雯。她在經(jīng)歷三次世乒賽決賽后,終于破繭成蝶,一圓世乒賽女單冠軍之夢。這個冠軍來得晚了些,但正如劉詩雯所說,她的表現(xiàn)“值得這個冠軍”。
劉詩雯可謂天才少女,19歲就奪得世界杯冠軍,2009年首次參加世乒賽,就進入四強,職業(yè)生涯看似順風順水,但誰也沒想到,隨后的日子她過得并不順心——2010年,女乒弄了個兵敗莫斯科,劉詩雯正是事件的主角。2013年和2015年,劉詩雯兩次殺進世乒賽決賽,結果都輸給了自己人。尤其是2015年蘇州世乒賽,她在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對手丁寧意外受傷,反而打亂了她的節(jié)奏,最終把冠軍“拱手相讓”。這也直接導致她無緣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單比賽。過去一年多,她的狀態(tài)也難言出色,甚至一度面臨沒有主管教練的窘境。本次世乒賽隊內(nèi)選拔賽,她也只是名列第五,是壓著及格線來到布達佩斯的。但好在劉詩雯沒有放棄。她直言在世乒賽封閉訓練中,把自己練得“精疲力盡”。而這樣的魔鬼訓練最終成就了遲來的世界冠軍。
沒有誰命中注定就一定要拿到世界冠軍,國際乒聯(lián)也從不欠誰一個冠軍,所有的冠軍都要靠選手用實力、意志、勇敢、堅韌去贏得。而對于中國選手來說,他們常常感覺最難的不是打敗外國選手,而是要踩著自己的隊友前進,直至到達巔峰。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相愛相殺,不只是劉詩雯,所有的杰出選手都經(jīng)歷了這樣艱難的心路歷程。
劉詩雯曾在本屆世乒賽半決賽后,回答現(xiàn)場主持人提問“更愿打陳夢還是王曼昱”時,笑言:“誰都不想打”。我感覺,這并非一句玩笑話,或許正是實話實說。中國選手之間的比賽,一是雙方非常熟悉,技戰(zhàn)術毫無秘密可言,二是沒有教練臨場指導,全憑選手現(xiàn)場掌控。選手更容易感覺孤立無援,沒有強大的心理作保障,就很難成為笑到最后的那個人。中國“內(nèi)戰(zhàn)”無比慘烈,皆源于此。
還能作為此種慘烈佐證的是,劉詩雯在本屆世乒賽半決賽中,分別送給丁寧和陳夢各一個11比0。這不合常理的舉動,卻得到了網(wǎng)友一面倒的支持,大滿貫得主李曉霞也送上了理解和尊重,劉詩雯更是搬出了乒協(xié)主席劉國梁來做“救兵”,說賽前劉主席就講過,沒有規(guī)則要求球員一定要讓分,只有每一分全力以赴才是對對手的尊重,“這一切都是自然發(fā)生的”。
有網(wǎng)友說得好,“連續(xù)打出11比0的劉詩雯,絕不是不慈悲,而是她太知道慈悲背后的結局!蔽也恢溃@是不是指四年前的蘇州世乒賽女單決賽,但顯而易見,正是因為有那樣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才有今天劉詩雯一分都不讓的決絕。
競技體育從不需要憐憫,理解運動員那樣的決絕吧。11比0只是為了竭盡全力爭取勝利,和敵意無關,也無損隊員賽場下的友誼。據(jù)央視的新聞報道,劉詩雯在女單頒獎儀式候場時,就分別給丁寧和陳夢道了歉,而隊友也紛紛表示“沒事”。那一刻,幾個小姑娘笑意盈盈的樣子真的美極了。
隊內(nèi)比賽“讓球”曾是國乒一種悠久的光榮傳統(tǒng),但自本世紀以來,“讓球”之風日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殘酷的隊內(nèi)競爭。從讓球到相愛相殺,一方面是國乒更加強大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對選手個性和個體利益的尊重,公允地講,其實是時代進步的見證。所以,我相信,那一種刻骨銘心的相愛相殺,未來還會經(jīng)常發(fā)生,并帶給球迷更多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