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從“套話”到“大白話”,這語言上的“轉碼”,需要黨員干部時刻保持樂于談心的自覺,增強善于談心的能力
最近在重慶開州區(qū)滿月鄉(xiāng)雙坪村調研采訪,參加了村里的一次院壩會。村口坪壩,第一書記以及村干部等同村民們一塊兒坐在幾條板凳上,聊起了扶貧搬遷政策。一位村民提出:“我大伯還是想呆在山上,住我爹隔壁能有個照應,就把原來的房子重新修修不行嗎?”聽罷,第一書記便勸道:“老王啊,你們一家都搬到鎮(zhèn)上了,你爹遲早也要搬走,你大伯一個人誰照顧?山上那屋太危險了,搬下來,用水用電都方便,去衛(wèi)生院也快。而且,新農村這邊鄉(xiāng)親多,左鄰右舍的,不比山上好哇?你大伯是五保貧困戶,搬家、建房子國家都有補助,錢的事別擔心,再好好跟你大伯說說好哇?”拉家常似的,就把搬遷的好處、幫扶的政策給村民解釋得清清楚楚。
在農村扶貧工作中,這種“板凳上的談心”,很有必要。過去有些駐村干部在給貧困戶宣講政策時,怕說錯話,老習慣照著文件原原本本地念。臺上講得干癟枯燥,臺下聽得云里霧里,大多數(shù)貧困戶根本不曉得政策文件到底說了啥,對參加村民會議也不積極。其實,剛到村里駐村調研,筆者也常因“說話”吃了不少虧。進了一家貧困戶,張口就問:“大姐,您家里平時有享受到啥幫扶政策沒有?”自以為問得挺熱乎,可對方卻一臉茫然:享受?幫扶?政策?啥意思?不懂!溝通不暢,村民就不樂意拿你當自己人,也懶得掏心掏肺講自個兒的事,這時候還談什么挖鮮活故事?想都別想。
在脫貧攻堅成效評估過程中,一些第三方機構也總出現(xiàn)這種尷尬的無效溝通。該村所在區(qū)縣的扶貧辦主任曾分享了類似的故事:去年,由某大學教授及在讀研究生組成的評估組來到鄰鎮(zhèn)某村開展評估工作,因為評估組成員之前沒有和貧困戶打交道的經驗,全拿規(guī)范的書面語來提問:扶貧攻堅工作中,政府有沒有派結對幫扶干部來你們家?有沒有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聽得村民好不耐煩,多數(shù)回答“沒有”或“不知道”。其實,試著換成更通俗的群眾語言,效果就會好得多:平時有沒有干部到你們家里來?有沒有跟你們一塊兒想辦法多收糧食多掙錢?面對這樣親切易懂的詢問,村民們才能聽得進去、答得出來。
當然,不僅僅是在扶貧工作,“做好黨的一切工作,必須走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怎么走?學會說話很關鍵——拒絕“高冷”,還原“草根”,少說“官話”,多說“白話”,在這方面,近幾年不少地方都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例如,去年9月,河南省出臺《河南省行政機關政策文件解讀實施辦法》,要求“紅頭文件”必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群眾關心的事情講清楚。從“套話”到“大白話”,這語言上的“轉碼”,需要黨員干部時刻保持樂于談心的自覺,增強善于談心的能力。
面對群眾,無論是在村道巷口的答疑解惑,抑或是入門入戶的信息溝通,多一些“板凳上的談心”,多創(chuàng)造以心交心的機會,黨員干部才能真正成為“發(fā)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而群眾,也才會真正把你視為無話不談的親人、真心相待的朋友。
。ㄗ髡邽楸緢罂偩幨揖庉嫞
劉 曉:丟銥事件是對放射源管理的“探傷” 2014-05-14 |
有了漂亮臉蛋,就可以不要手腳? 2016-03-14 |
喧囂的讀書“榜單”“獎項”是反閱讀 2016-04-25 |
體恤群眾,始于一“點” 2016-05-16 |
外貿新階段要擺脫“速度情結” 2017-02-03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lián)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