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大眾話題-正文
首家“失獨養(yǎng)老院”的標桿意義
堂吉偉德
//agustinmoreno.com2016-08-17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在各地現有財力情況不一、優(yōu)質養(yǎng)老院一床難求、公共兜底還無法顧及大多數老年人的現實情況下,先解決失獨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給予特殊關照,具有重要的現實性與必要性。

  日前,首批入住北京第五福利院的10位老人情況公示結束。公示通過后,將由北京市社會福利事務管理中心向老人下達入住通知書。按照計劃,“五!弊鳛楸本┠酥寥珖准摇笆И氿B(yǎng)老院”本月投入運營。(見8月15日《北京晨報》)

  失獨之痛,空巢之傷,非其本人很難真正體味。設立失獨養(yǎng)老院,讓失獨老人獲得養(yǎng)老保障,滿足老有所養(yǎng)等基本權利訴求,是一種基礎性公共責任要求,也是民生訴求。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有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但另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我國養(yǎng)老機構僅4萬多家,床位300萬余張,不足全國老年人口的2%。這些數字背后的現實是:大約每60個老人要去爭1個養(yǎng)老院床位。與此同時,根據專家保守估計,失獨家庭在250萬個以上,相比占人口總數超過十分之一的有子女的老年群體來說,失獨老人是更為小眾和弱勢的人群。在各地現有財力情況不一、優(yōu)質養(yǎng)老院一床難求、公共兜底還無法顧及大多數老年人的現實情況下,先解決失獨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給予特殊關照,具有重要的現實性與必要性。

  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越是精細化才越具人性化。從創(chuàng)建到對象的確定,再到如今的首批老人入住,已然跨出一步的靴子才剛剛落地。不過,老人們能否獲得賓至如歸的對待,能否在老有所養(yǎng)之際體會到老有所樂,首家失獨養(yǎng)老院具有難以替代的試驗價值。

  更重要的是,有了良好的開端之后,其他地方則可以效仿和跟進,失獨養(yǎng)老院若能在各地生根發(fā)芽,則可以盡最大努力來慰藉“遺落”在各個冰冷角落的失獨老人。當然,更值得稱道之處在于,公共資源實現了更為高效的配置和使用之后,可以同時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民生效益和社會效益。

  首家失獨養(yǎng)老院的投入運營具有破冰意義,體現了公共服務對于老幼等特殊群體應有的關懷。當然,我們應明白,現代公共服務與救濟的能力、效率和覆蓋面等,想要一步到位是不現實的。隨著國家實力和財力的提升,我們期待各方力量能夠更多地向特殊群體傾斜。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