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重點推薦-正文
【看臺聲音】憑什么去里約?
劉穎余
//agustinmoreno.com2016-03-12來源: 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先來講個故事:

  1988年卡爾加里冬奧會,一位25歲的英國跳臺滑雪選手艾迪·愛德華茲突然紅了起來。在媒體中心,他比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還受歡迎,一句“誰說奧運會就只屬于那些冠軍?”讓無數(shù)記者心情為之一振。但到了比賽的時候,艾迪卻洋相頻出:他不僅長得著急,面相如大叔一般,而且體重比其他選手的平均體重重了差不多20斤。由于有遠視眼,他還需要在防護眼罩里戴上厚厚的眼鏡,經(jīng)常飛到空中就被哈氣弄得眼前一片模糊。最終,他的成績在所有選手中墊底,連倒數(shù)第二名都比他遠出16米。奧運會結(jié)束后,艾迪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媒體叫他“小丑”,還有一起參賽的運動員給他寫信,讓他去死!

  艾迪取得這樣糟糕的成績,并不令人意外,他21歲才改練跳臺滑雪,而且因為經(jīng)濟條件差,無法保證高質(zhì)量訓練,只是因為英國沒有選手報名參加奧運會,他才幸運地去了卡爾加里。

  由于艾迪在卡爾加里冬奧會上的表現(xiàn),國際奧委會后來迫于輿論壓力,特意針對他出臺了一條規(guī)則:以后只有世界前50名或者國際大賽排名榜前面的30%才能參加奧運。這就是著名的“飛鷹規(guī)則”(艾迪的外號叫飛鷹)。但艾迪并不死心,連著報名參加阿爾貝維爾冬奧會和利勒哈默爾冬奧會,結(jié)果都被拒之門外;直到1998年,35歲的他還在嘗試進入長野冬奧會,最終依然未果。艾迪愈挫愈勇的故事最近被拍成了電影,叫《飛鷹艾迪》。這部電影下周就要在北京上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故事有點長了,但寓意并不難懂:奧運會是體育精英的盛會,是有門檻的,因此,參與奧運會本身,對絕大多數(shù)運動員,就是一種光榮和夢想。其艱辛程度,甚至不亞于冠軍選手的奪冠歷程。

  對于現(xiàn)在的運動員來說,艾迪的故事可能太久遠了。但他們對于里約的向往,和艾迪對于冬奧會的追逐并沒有什么兩樣。“到里約去”,這一定是2016年所有中國健兒最猛烈的呼喊。

  但里約真的不是那么好去的。比如,中國女足姑娘為什么就能“約起”?這不只是取決于姑娘們的拼搏和奮斗,還有教練員的臨場指揮,以及主要對手的發(fā)揮欠佳,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運氣。

  事實上,這世上的成功大抵都是如此:有內(nèi)因也有外因,有偶然也有必然。女足這張寶貴的入場券,看似出乎意料,但也是水到渠成:這幫孩子經(jīng)歷世界杯的洗禮,信心和實力都得以增強,用體育界的行話說,就是“到了出成績的時候了”,相反,她們的主要對手日本、朝鮮和韓國都在經(jīng)歷新老更替的陣痛,中國女足“破繭而出”,似乎也不必大驚小怪。今天,女足“約起”,我們當然要感謝洋帥的調(diào)教有方,但也不能忘記郝偉過去三年多為女足打下的基礎(chǔ)。如果說,布魯諾為女足錦上添花,那么郝偉就是“雪中送炭”。女足的未來,需要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

  或許有人會說,不就去一趟奧運會嗎?又不是拿到獎牌,至于那么激動嗎?我的回答是,當然至于,太至于了。競技體育是要靠成績和實力說話的。不錯,中國女足曾經(jīng)拿到奧運會銀牌,但這充其量只能證明,我們曾經(jīng)也“闊過”。中國女籃也曾經(jīng)“闊”過,但她們至今還無法確定是否能去里約。中國三大球,現(xiàn)在確定能到里約去的只有女排、男籃,現(xiàn)在又有了賽前被一直看衰的女足,球迷還不能先高興會兒嗎?

  對中國體育許多項目來說,能去里約,就是一種勝利。復蘇中的女足,當屬此類。

  當然,對于中國的許多優(yōu)勢項目,他們永遠也不用擔心無緣奧運會,但到底派誰去卻大有講究。里約奧運會越來越近,希望中國運動員們能夠憑實力去里約,而不是憑名氣、憑感情,甚至憑地方利益。遙想當年,舉重名將占旭剛狀態(tài)那么差,但依然可以去雅典,結(jié)果卻三把試舉全部失敗,英雄一世,竟“晚節(jié)不!,這樣的事情但愿不要再發(fā)生在今夏的里約奧運會上。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