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針對“打車軟件”存在的問題,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出臺一系列措施加強管理:3月1日起暫行實施早晚高峰嚴禁使用“打車軟件”約車;承接“打車軟件”約車的頂燈顯示“電調(diào)”;價外加價一經(jīng)舉報查實,將對司機按多收費處罰,退還多收金額并獎勵乘客;駕駛員載客運營途中接聽電話、操作手機的,一經(jīng)查實予以扣分。(2月27日《人民日報》)
幾番“燒錢引客”,付出終有回報:以“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為主的幾款第三方手機“打車軟件”,目前已在全國許多地方攻城拔寨,擁有了為數(shù)可觀的使用人群。而鑒于一些出租車司機為了“搶生意”、多掙錢,已暴露出種種不利安全駕駛的現(xiàn)實隱患,公眾輿論也在日益關(guān)注“打車軟件”的有序管理。筆者同樣以為,“打車軟件”若想求得穩(wěn)步發(fā)展,理應(yīng)消除乘客心頭的“打劫之憂”。
不難想到,上海市之所以將暫行實施早晚高峰禁用“打車軟件”約車,是因為在局部地區(qū)和一定范圍,出租車的擁有總量,在短時期內(nèi)是不可能快速增長的。換言之,“打車軟件”的最大功用,應(yīng)該是它在非用車高峰時段內(nèi)的方便和有利于“拾遺補缺”。如果早晚高峰也任由“打車軟件”幫助司機挑肥揀瘦,事實上可能非但無益于緩解“叫車難”和“乘車難”,反而只會驅(qū)使司機們根據(jù)“加價”不同,選擇“油水”最多的乘客去拉活。如此一來,“打車軟件”豈不成了“打劫軟件”?
“打車軟件”為何風(fēng)靡一時,不少司機甚至使用多部手機,在行車途中也忙著收聽各家信息?除了一定時期內(nèi)“燒錢宣傳”的免費誘惑,該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允許價外加價,無疑最讓出租車司機眼睛一亮。筆者并不反對在非高峰時段給予“打車軟件”的適度“加價”刺激,然而,如今一些“打車軟件”極為寬泛的“加價”空間和自由,已跟“電調(diào)”叫車的適當收費大相徑庭。這種“打車”變“打劫”之風(fēng)一旦蔓延,同樣是對廣大消費者合法權(quán)益的肆意侵犯。
“打車軟件”可以作為方便載客和運營的有益補充,但卻不能放任自流,乃至追隨“叢林法則”,把這種便利與實惠建立在無視乘客利益的坑人之道上!按蜍囓浖钡臅簳r“燒錢”,必然有其著眼長遠的贏利謀劃。出租車司機增加收益,要靠合理合法地提高車輛載客率!按蜍囓浖比绻尫帕唆~肉乘客的“打劫之憂”,要么只會曇花一現(xiàn),好景不長,要么各地就該像上海市那樣,通過一開始的從嚴把關(guān)和制約,讓其服服帖帖地遵守規(guī)矩,別去動“渾水摸魚”的餿主意和歪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