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
//agustinmoreno.com2014-02-19來源: 西安晚報分享到: | 更多 |
王成喜 漫畫
重慶市一小學生小星撿到小伙伴小潘的一張卡,因為小潘不會自己取錢曾向小星求助,小星便記得密碼。撿到卡后,小星自己先取了800元,買了零食和玩具。其母親庹紅得知小星取走同學卡里錢后,很生氣,把小星教育一番,告訴他這樣做不對,別人的錢和自己的要區(qū)分開。不過庹紅發(fā)現(xiàn)卡上余額有4萬多元后,她當天就分3次取走2萬元,第二天又在多地分多次將錢轉(zhuǎn)走。事后擔心案發(fā),庹紅又選擇自首。(2月18日《重慶晨報》)
可以說,這名母親就是典型的“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對于拾金不昧是一種高尚品德、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品德的人,這名母親在心理是很清楚的,在語言上也是有所體現(xiàn)的。不過一旦有了利益誘惑,她就沒那么“高尚”了,將孩子撿到的卡里的錢全部取出,便是最為有力的證據(jù)。
在現(xiàn)實中,還有多少這樣的母親?還有多少這樣的家長?亦或是還有多少這樣的老師?這的確值得拷問。畢竟在孩子眼里,父母和老師都是可以依賴的,那他們的行為,就是孩子們學習與模仿的對象。
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可知道父母和老師行為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向好、向善,這是必須的,也是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在教育的過程中,要“言傳”更要“身教”,要告訴孩子怎么做是正確的,更要為孩子們樹立一個榜樣。如果父母或老師言行不一,那讓孩子們做何感想呢?可以說,這名言行不一的母親,就是一個最大的反面案例。這名母親最終選擇了“自首”,可謂守住了最后的底線,而其做法本身,每個家長都應引以為戒。
編輯: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