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來,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寫作,多見于以冷峻姿態(tài)、直面民瘼的底層寫作。直面改革現(xiàn)實并寫出新氣象的作品,可謂鳳毛麟角。商國華的既接地氣又揚正氣的《我們走在大路上》,令人驚喜。
作者商國華作為處于改革開放一線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對于社會生活的演變及帶來的內(nèi)在隱痛,有著異常深刻的親身體驗。這些積淀在胸又不吐不快的情愫與感受,他先后在《鋼鐵作證》、《引擎》、《飛虹、《失衡》等詩歌和紀實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做了盡情的傾吐。這些都為他寫作《我們走在大路上》提供了別樣的演練和堅實的基礎。這使得這部《我們走在大路上》,無論就其工業(yè)題材的宏大場面而言,還是就其豐厚內(nèi)蘊的心理世界而言,都達到力度與深度相得益彰的很高的藝術水平。
《我們走在大路上》講述了老國企北陽重礦集團浴火重生的故事。作品無論是故事的構思,還是敘事的展開,都始終在文學性與現(xiàn)實性內(nèi)在結合上下功夫,這使作品既立于改革開放的社會現(xiàn)實,又比實際生活本身“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首先,北陽重礦遭遇到怎樣的生存與發(fā)展的困境?作者先由即將出任集團董事長、總經(jīng)理的王光漢和集團副總汪儉對前途的憂慮開始,接著由缺錢購煤、停了平爐煤氣,拖欠水費被掐斷供水等突發(fā)事件,從現(xiàn)實層面進而揭示。作品從上到下,從外到內(nèi),被以了全方位的矛盾呈現(xiàn),以多維敘事之法使呈現(xiàn)出老國企舉步維艱的共同窘?jīng)r。揭示改革的緊迫性、困難性與艱巨性。
其次,作者中的主要人物,無一不是置身于一種兩難處境。如,王光漢上任后,遇到的問題既盤根錯節(jié),又十萬火急:財務虧空,幾輛公車都被抵了債,出門辦事只能打的;沒錢付賬,斷煤斷水,工資拖欠,人心渙散,債臺高筑,生產(chǎn)滯后。王光漢就任之后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政企不分、人浮于事的現(xiàn)有機制:精簡機構,裁減干部。由此換來簡政放權,責任到人的新機制與新效率。作品始終在兩難處境的艱危境況中,挑戰(zhàn)當事人,塑造弄潮兒,構成了我國老國企改革的先行者們光彩照人又相互輝耀的英雄群像。
第三,《我們走在大路上》把藝術觸角伸向北陽人的精神世界,寫他們的改革意愿、家國情懷,以及旨在發(fā)展的信念與理想。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詮釋著“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