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孩子的世界需要本土故事
保冬妮
//agustinmoreno.com2017-02-27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莫言曾說,我的故鄉(xiāng)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松齡,我們村里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我在集體勞動的田間地頭,在生產隊牛棚馬廄,在我爺爺奶奶的熱炕頭上,甚至在搖搖晃晃地行進著的牛車上,聆聽了許許多多神鬼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這些故事都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家族歷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我產生了強烈的現(xiàn)實感。我做夢也想不到有朝一日這些東西會成為我的寫作素材,我當時只是一個迷戀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聽著人們的講述。

  今天的孩子是否還能像莫言一樣,聽著大人們講述流傳的民間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長大?從現(xiàn)實情況看,很難。從城市到鄉(xiāng)村,繪本推廣潮一浪高過一浪,現(xiàn)在中國的孩子捧著的故事書多是外國繪本。

  在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孩子的精神花園種滿了來自異鄉(xiāng)的奇花異草。我們本土的花草種子在哪里?我們的孩子了解自己故鄉(xiāng)的故事嗎?他們知道本土的山川、植物、動物、不同民族的趣事嗎?我們的父輩、祖輩,他們小時候玩什么、吃什么、有怎樣的童年?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們的孩子又知道多少呢?

  其實,文化就體現(xiàn)在我們的衣食住行、節(jié)慶儀式、鄰里關系,體現(xiàn)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故事中,體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每一道色彩和線條里。更多的時候,文化的講述是無言的。

  當然,文化也在每一本圖畫書里。有人說,為孩子們選擇國外圖畫書,是因為中國圖畫書較差,兩者品質相去太遠。對于這樣的說法,筆者并不認同。近十年來出品的本土圖畫書,與外國圖畫書最大的差異在于文化。這種文化差異,表現(xiàn)在色彩和線條里,表現(xiàn)在故事的講述方式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審美心理、情感表達方式,講述故事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文化只有差異,卻無優(yōu)劣之分。

  法國作家杰羅姆·克萊芒在《給我的孩子講文化》里說:脫離傳統(tǒng)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身份。筆者在自己的圖畫書里,給孩子們講述我居住的北京胡同里的人和事,告訴孩子們夏天我們逮蟋蟀、冬天我們滑冰車兒,講述爺爺奶奶的童年往事……媽媽們告訴筆者,在這些故事里她們找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看見了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父母,和孩子有了溝通的話題。

  今天的世界更開放、更多元,孩子的閱讀也一樣。我們帶孩子閱讀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但聽媽媽講述本土故事是每一個孩子都不能缺少的。因為,孩子們要了解自己、了解媽媽、了解家國。孩子必須清楚自己是誰,要做怎樣的自己。這個自己,是獨特的、唯一的,有著無法更改的民族基因和文化的現(xiàn)實生命。從媽媽講述的故事中,孩子們建構出自己的生活。

 。ㄕ幾2月25日《光明日報》,原題為《多讓孩子聽聽本土故事》)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