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月3日《陜西日報》刊登張書省先生記述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一篇文章,其中有個情節(jié)讓人莞爾。文中說:“坊間有言,平凹極嗇,別說誰想要字不會給你,尿一泡尿他也要去尿了一塊沖。此言不虛。就在我們這小院他家樓上,有一次一個朋友進廁所,他囑曰:‘不要沖水!’果然朋友一出來他就進去了。我們都笑。笑歸笑,我卻不僅不覺其嗇反而視其高尚。(1月3日《陜西日報》)
都說文章得有情節(jié),有細節(jié),否則難以打動讀者。這篇《學友賈平凹》洋洋三千一百九十字,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于上述“沖廁”的細節(jié)了。
想必5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恐怕都有精打細算、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習慣是什么?習慣是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積貧積弱,絕大多數(shù)老百姓常年生活在拮據(jù)困頓之中,而且是世世代代,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情形。馬克思主義有個原理,叫做“存在決定意識”。有了困頓的存在,就會有節(jié)儉的意識,這個意識,乃至成了融入血脈的基因。說它是傳統(tǒng)美德,當不為過。
這種美德,年輕人常常不以為然,甚至會對此報以訕笑。而且理由十足。比如不消費,怎么能拉動內需;沒有內需,怎么會發(fā)展生產(chǎn),怎么會增加稅收。又怎么能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崗位,失業(yè)率如果過高,還會引發(fā)社會動蕩。看,理由是不是夠充分的。
但是且慢,消費得有兩個前提,一是能力,二是預期。前者是消費者能夠消費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是再有消費的愿望和沖動,也是枉然。俗話說“腰里沒銅,不敢胡行”,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后者是消費的安全感,也就是說,沒有源源不斷的收入預期,誰都不敢大方出手。中國老百姓喜歡存錢(其實更喜歡消費),是因為多有后顧之憂,即便降息,也是如此。
再說有些資源比如水并非取之不竭,我國就非常匱乏。按照聯(lián)合國評定標準,中國屬于極度貧水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兩千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相當于美國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加拿大的四十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一百一十位以后,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十三個貧水國家之一。尤其是包括京、津、冀在內的北方十六省市,人均水資源全部不足幾百立方米,已是生存極限缺水。2011年5月,北京水資源一度告急——人均水資源量降至僅有一百立方米。這個數(shù)字僅是中東沙漠國家人均水量的三分之一。然而這些“恐怖”的數(shù)字,早被水管里每天嘩嘩流出的水,稀釋得幾近于無。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賈平凹的“嗇”是不是值得大大提倡呢?反正我看是的。別說水危機會使地下水過度開采,繼而造成土地沉陷、房屋開裂、建筑物傾斜倒塌,以及海水倒灌、土壤污染、莊稼枯死,幾億人用不上健康、衛(wèi)生的飲用水。僅中國每年發(fā)生成千上萬起環(huán)境污染糾紛,因環(huán)境和水污染問題引起的群體性事件,也是小覷不得。張書省說:“以平凹之豪,買一水庫水似也不眨一眼,豈一尿之水乎?!如果說嗇是節(jié)儉,那這是一種素質,一種品位,不僅無可指摘,反而難能以求!”此言不謬,理當三思。
文/雷鐘哲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lián)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