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只睡6小時的作息表不只缺“覺”
張玉勝
//agustinmoreno.com2016-03-04來源: 長江日報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朋友圈里一張“小P孩作息時間表”的圖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按照這張作息時間表,“小P孩”每天從5點起床,一直要各種學習到23點才能睡覺。每天學習18個小時、睡眠6個小時,如此勤奮的學習,讓不少看到表的重慶市民感到驚訝,“小P孩”的家長——家住南岸的劉女士是北大畢業(yè),這件事也導致了這位30歲的北大虎媽爆紅網(wǎng)絡(luò)。(3月3日《法制晚報》)

  都說童年是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快樂成長季,可當下的很多孩子卻自幼就承載著父母“成龍成鳳”的監(jiān)護壓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過早為孩子安排作息、規(guī)劃未來的家長并不鮮見,出自北大“虎媽”之手的“小P孩作息時間表”,不過是將其具化和被媒體曝光的典型個例。

  面對“只睡6小時”的作息表,人們首當其沖的質(zhì)疑便是對可能導致孩子“睡眠不足”的憂慮。也許人們對不同年齡段的睡眠時間未必有一個清晰可考的標準界定,且不無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個性化差異,但睡眠將占去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時間的認知卻是具有相當普遍性的社會常識!爸凰6小時”是否夠用,孩子最具發(fā)言權(quán),劉女士以“上課不打瞌睡”作為檢驗標準未必科學。

  透過每天安排滿滿的學習18個小時的作息表,人們更看到了9歲孩子話語權(quán)、自主權(quán)和童趣性的缺失。誠然,劉女士為孩子正常學習之余選定的包括古文、鋼琴、圍棋、奧數(shù)、跆拳道、拉丁舞等在內(nèi)的9種課外項目,的確不無“為孩子好”的善意初衷。但問題是這些項目只是出自家長意志的人為設(shè)計,并非就是征得孩子同意、契合孩子情趣的“自選動作”。8小時之外卻有10個鐘點的“加班”,不知劉女士考沒考慮孩子的負擔和感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更是孩子們的權(quán)利。曾幾何時,人們對“玩”卻持有偏見,認為是對時間的浪費和對意志的消磨。我們不反對監(jiān)護人對心智不全、亟須調(diào)教的未成年孩子,實施堵漏補缺、因勢利導的性格培育和習慣培養(yǎng),但必須首先將其視為獨立的個體,多些協(xié)商溝通、少些越俎代庖。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