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顧學文:“考試包過”成騙局,該追討的是什么
//agustinmoreno.com2015-11-17來源: 解放日報
分享到:更多

  日前,據(jù)媒體報道,湖南有多名考生反映,包括郴州考才通教育咨詢有限公司、郴州東奧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等在內(nèi)的六家機構(gòu),打著會計師考試“包過”的旗號,騙取錢財,總計達千萬元,最多的一位受害者被騙13萬元。報道最后追問:考生被騙的錢,能被追回來嗎?

  所謂“包過”,說穿了其實就是泄題作弊,受騙考生和詐騙機構(gòu)彼此心知肚明。錢被騙了,固然要喊冤,但在這里需要追問的是:這些考生最該追回來的是什么?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不是自己想著要“走捷徑”,任誰也掏不走口袋里的錢;正是自己長了歪心思,才讓騙子得了手。試想,這些企圖靠作弊拿到會計師資格證書的考生,若是有一天真成了會計師,一旦利益當前,會不會在財務(wù)報表上動手腳?

  近年來,誠實的底線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挑戰(zhàn),本應(yīng)是國家、社會希望所在的年輕人,反有成為“重災區(qū)”的趨勢。

  比如今年5月,就有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丟臉出丑:15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因作弊被起訴,或?qū)⒚媾R幾十年監(jiān)禁和幾十萬美元的罰金。更令人汗顏的是,在這些學生作弊的背后,居然有著家長的支持。美國國家公平和公開測試中心公共教育主任舍費爾認為,這一案件只是考試作弊情況的冰山一角。去年,美國《紐約時報》曾刊登過一篇題為《中國難題》的特稿,文章總結(jié)中國留學生的三大特點:作弊、剽竊、英語差。雖然這樣的概括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是從中折射出的問題,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同樣是在去年,某機構(gòu)出版一份調(diào)查報告,報告針對250名準備赴美留學的北京高中生、他們的父母和數(shù)十家中介機構(gòu)。報告指出,90%的中國申請者提交了捏造的推薦信,70%的個人自傳是由別人代寫的,50%的人篡改了高中成績,10%的人列出了從未得到的獎勵和成績。

  部分留學生的不誠信行為不僅害了自己,更有損中國學生的整體形象,以致美國各高校紛紛給予中國留學生特別“待遇”:更嚴格的審查。

  自古以來,“誠”一直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處世,連一個“誠”字都守不住,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如何能走遠、走強、走得持久?

  其實,我們已經(jīng)很多次品嘗到不誠信的苦果了。曾經(jīng),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深受追捧,然而,自2010年至今,由于一些公司的財務(wù)造假丑聞,使得中概股陷入誠信危機。美國資本市場一下子冒出40多家做空機構(gòu),瞄準中概股,發(fā)起輪番攻擊。其中不乏有做空機構(gòu)為了牟利,故意攻擊沒有問題的中國公司。盡管他們發(fā)布的做空報告站不住腳,但因為中概股已被集體貼上了“黑色標簽”,使得美國投資者寧可信其有。于是,在美股蒸蒸日上、屢創(chuàng)新高的大背景下,中概股的整體估值卻一路縮水。

  以上只是發(fā)生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一例,但試想,當不誠信事件在各個領(lǐng)域不斷發(fā)生時,國際社會將如何看待中國、看待中國人?當你的誠信指數(shù)降為負數(shù)時,誰還會與你做買賣、交朋友?個人的誠信遠非個人的事。對一個人來說,不誠實的行為多了,會養(yǎng)成不誠實的習慣,今天不覺得考試作弊有什么,明天就敢做假賬貪大錢;對一個社會來說,當相當部分的人為作弊學生被抓而感惋惜、為想“包過”而被騙的考生操心怎么追回錢時,實際上我們離危險已經(jīng)很近了,因為這說明社會的是非觀念已經(jīng)有了模糊地帶。

  誠信作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已無需反復贅言。對于那些被騙考生而言,還是多想想那些比錢更應(yīng)該追回的東西吧。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