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軍:學生學插秧,呼喚著教育回歸生活和實踐
//agustinmoreno.com2014-05-13來源: 荊楚網(wǎng)分享到: | 更多 |
高中生在泥濘的稻田里學習插秧,這是發(fā)生在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校園里的一幕。昨日是該校高二年級18名學生第一次插秧,現(xiàn)場窘態(tài)百出,有女生竟然拿反了秧苗。(5月13日《長江日報》)
對于農(nóng)村孩子來說,學會插秧、播種等基本生產(chǎn)技能,那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而武漢老師帶學生下田插秧遭受網(wǎng)絡熱捧,實在是怪事一樁。
帶學生學插秧是一堂實踐課,而插秧受熱捧實則因為插秧成了當今孩子從未見識過的“新鮮事”。近期報道的“包山識桃花”、“臟衣服打包郵寄”之所以成為新聞,也是因為“事以依稀為貴”。插秧、識桃花、洗衣服本來就不是個事兒,如今卻被人拿到網(wǎng)絡上來說事,可見擯棄勞動實踐、脫離生活的教育已經(jīng)從體制上完全走偏。
勞動是人類的第一需要,是創(chuàng)造生活和財富的基本技能,可是在家庭和學校,卻被“學習”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絕和取代。當分數(shù)成為家長和老師唯一的心理安慰,孩子離生活也就越來越遠。整個社會似乎不再鄙視“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而把孩子的成績當作了不懈追求的理想和信念!皠趧印边@個“第一需要”在教育的字典里成了一個無法查找的“生僻字”。
陸游有詩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堂上學得的知識畢竟是非常有限的,生活和社會才是一個大課堂,實踐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更重要途徑。而且,學習和掌握文化知識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回歸生活實踐并對生活實踐起指導作用。所以,過分強調書本知識的灌輸,必然以犧牲生活技能、道德養(yǎng)成、個性發(fā)展為代價。這種得不償失的教育明顯是在與教育的本質背道而馳。
帶學生學插秧,傳遞著教育回歸生活、回歸實踐的強烈呼喚。
編輯:曹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