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張京品:別讓“身份”成了人才流動的絆腳石
//agustinmoreno.com2014-04-22來源: 科技日報
分享到:更多

  近年來北大研究生賣豬肉、賣牛肉粉成為屢被提及的新聞。在一個已經(jīng)高度開放和觀念多元的社會,名校畢業(yè)生從事與“身份”不符的工作引發(fā)人們的熱議,不僅說明一些擇業(yè)觀念有待破除,更折射出人才流動擺脫身份束縛還任重道遠。

  學歷也好,身份也罷,從來就不應是就業(yè)的唯一標準。然而一些人總認為高學歷就要選擇公務員、國企之類的讓人羨慕的職業(yè),從事基層工作就沒地位,也沒“前途”。

  賣豬肉、賣牛肉粉也好,到火鍋店打工、到工廠當技工也罷,人們的種種質(zhì)疑,不光源于“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觀念,還基于對這些年輕人未來向上流動的深深擔憂。

  就業(yè)的道路越走越窄,自由流動的空間越來越小,背后隱藏的其實是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從一些地方公務員招考明確要求報考人員的“干部”身份,到一些單位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唯學歷、唯身份,再到一些廠礦企業(yè)職稱、職務評定時看出身、論身份,現(xiàn)實中對人才任用的種種做法,往往為人才的自由流動設置了重重障礙,也更加強化了本不應有的“身份人才觀”。

  人才對應的是能力,而不應附加“戶籍”“編制”“學歷”等標簽。職業(yè)無高低貴賤,每個人都應有充分選擇和公平競爭的機會。以“身份”論人才,由“身份”挑崗位,不但會大大降低社會活力,阻止各種人才脫穎而出,還將嚴重影響社會公平。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打破體制壁壘,掃除身份障礙,讓人人都有成長成才、脫穎而出的通道,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這指的就是要拓寬選人視野和渠道,別讓“身份”成了人才流動的絆腳石。從唯學歷唯身份,向重能力看水平,只有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破除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用人機制的藩籬和弊端,才能使社會形成人才自由流動的格局,讓人的地位真正隨著能力走,促進社會健康發(fā)展。

  (據(jù)新華社)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