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蔡 輝:減負不應忽略教育精神
//agustinmoreno.com2013-11-22來源: 北京晨報
分享到:更多

    大家都知道該給孩子們減負,可怎么減,老師、家長和社會尚未達成共識,這就讓減負成了走過場、喊口號和娛樂化。

    惠州市南山學校開展了一場特殊的期中考試,學生需要現(xiàn)場接受8個行為習慣的考評,包括坐姿、站姿、個人衛(wèi)生、有排隊意識……在站姿考核中,老師專門從食堂取了9個不銹鋼碗作為道具,學生必須頂碗達到10秒鐘才合格。

    不知有多少成年人能在這個奇葩考試中通關,對天生平衡能力差的人來說,此生“品德、心理素質(zhì)與行為習慣”怕是再也無法良好了。題海戰(zhàn)術的“負”減下去了,可心理壓力的“負”會不會因此提升呢?

    確實,老師們也不容易,既要考試,又要打破常規(guī),況且,多年來形成的思維定式、行為習慣也非說改就能改,肯為學生減負做點實事,率先去嘗試,這種勇氣值得肯定。

    但,教育是科學,不能拍腦袋就來,不能為了分出勝負,便忘記教育的精神,把頂碗說成是素質(zhì)教育,則舊式私塾中罰跪、罰站、打手板之類不也有“動心忍性”的功能?難道也要復歸?

    問題關鍵在于,大家都知道該給孩子們減負,可怎么減,老師、家長和社會尚未達成共識,這就讓減負成了走過場、喊口號和娛樂化。

    要減負,就要參考兩種思想資源,一是看曾經(jīng),一是看世界。

    1921年,美國著名教育家孟祿在中國進行了4個月調(diào)查,參與制定了當時的教育大綱,提出“項目教學法”改革方案,即用寫論文替代考試,這與美國教育體制基本相同,該方案曾產(chǎn)生積極結(jié)果,后來受“抗戰(zhàn)”等因素影響而終止。

    那么,今天國外怎么搞素質(zhì)教育?以日本為例,小學校園中有農(nóng)田、作坊、養(yǎng)蠶室等,低齡學生到學校的主要“功課”就是玩,孩子們播種、養(yǎng)殖、木工等取得的成果就是考試成績。這些考試只計團隊分,不計個人成績,以讓孩子們明白,沒有合作,自己再優(yōu)秀也是不及格。

    可見,素質(zhì)教育同樣是有辦法的,人類對此已探索數(shù)百年,積累了豐厚的文明成果,而“頂碗”肯定不在其中。要改革,就要睜開眼睛看世界,就要努力吸收各種文明的先進成果。任何一個事業(yè)的進步,都以人自身進步為前提,當我們大聲抱怨事難辦、沒法做、做不了時,應首先考慮到,除了系統(tǒng)因素制約外,我們自身的知識體系不匹配,也是阻礙前行的一個重要因素。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