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重慶鐵路中學校長黃興力在國慶假期里收到了一條“控訴”短信。這是一名學生家長發(fā)來的,大致內容是:智能手機殘害學生身體,智能手機成癮和網(wǎng)癮是一樣的。這名家長還表示,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愿意匿名捐資40多萬元,為全校4200名學生發(fā)放傳統(tǒng)手機,要“救一個算一個”。
智能手機的確能給生活帶來方便,手機購物、手機訂票等功能的存在,極大地方便了公眾;不過智能機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影響視力、頸椎健康等,對于未成年人,一旦成癮,對其學業(yè)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對于這名愿意出資的家長的做法,網(wǎng)上也大抵是支持者反對者各半。支持者認為影響孩子學業(yè)的智能機就當禁止;而反對者則認為,拒絕新技術就跟拒絕使用電一樣短視,而且一些學生用智能機,也并非是為了游戲而是為了學習。這就意味著,智能手機從來都沒有原罪,關鍵看使用者如何使用它——用于正途自然是好,但如果是游戲成癮便有些不妥了!笆郎献钸h的距離,莫過于我在你面前,你卻低頭看手機”式的調侃,的確見證了“手機成癮”的現(xiàn)實尷尬。
這些道理顯而易見,不過在實際操作中,仍需“具體對待”。在新聞中,是中學生手機成癮,由于學生大多是未成年人,那么學校和家長等機構或個人,對學生的行為作出具體的糾正,是完全可以的。只是,把智能機換成普通機,卻并非一勞永逸的辦法,更不能一刀切,因為有學生用智能機的確是用來學習的,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只能恰到好處地作出引導。
畢竟,要讓學生們不至于智能手機成癮,把智能機換成普通機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教育工作者轉變教育思維方式,采取疏堵結合的方法。比如,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加強孩子對自身健康的關注,讓他們提升自制力。此外,還可以豐富校園生活,讓孩子們的興趣轉移。唯有多項并舉,同時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發(fā)力,才能約束好孩子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