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當我們再次說出“一個人只擁有此世此生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時,顯得如此無力,海子“春暖花開的大!迸c王小波“詩意的彼岸”,似乎離我們漸行漸遠。
繼半個月前海子的身影頻現朋友圈后,這兩天紀念王小波的消息又刷屏了。不少人或寫文吊祭,或組織沙龍,甚至用“重走海子、王小波路”的方式抒發(fā)胸臆。特別是在新媒體上,他們的霸屏猶如一場無聲的狂歡,不論你是否真的了解他們,都被新媒體的不可抗力強行裹挾進這場儀式之中,一時間呼喊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時間叫囂著要做“特立獨行的豬”;腥婚g,仿佛他們仍在我們身邊,看著我們的“聲情并茂”而頷首微笑?駳g落幕后,徒留下幾聲嘆息,第二天里的朋友圈又是“一地雞毛”。文人之死,是什么在讓我們懷念?又是什么讓他們在新媒體上回光返照?
很多人回答說,是情懷。但我們的情感結構絕非簡單的“情懷”二字便能涵蓋,其背后有著太多被“情懷”遮蔽的存在。與王小波所在的20年前以及海子的30年前相比,中國的社會結構與文化生態(tài)已然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的觀念被來勢洶洶的消費主義重新塑造,而海子、王小波們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
詩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文人的時代同樣岌岌可危,近年莫言、劉慈欣等人在國際上摘獲文學大獎,似乎更像是暫時性的安慰,而非長久的良藥。當“救心丸”的藥效過去,我們恐怕會驚悚地發(fā)現,連我們心心念念的“情懷”,如今都已經漸變?yōu)闋I銷手段。之所以會談論情懷,往往是因為情懷并不真的存在。如果我們依然生活在詩人的時代里,也許我們不會如此感傷。消費社會讓情懷、讓文學、讓我們淪為商品,高昂的房價、低廉的工資、生活的壓力,讓我們不得不鉆進虛假的情懷里尋求對現實暫時的逃避,即便明知這樣是徒勞的。在這個意義上,海子與王小波被雞湯化了,被誤讀與曲解,成為一種口號。當我們再次說出“一個人只擁有此世此生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時,顯得如此無力,海子“春暖花開的大!迸c王小波“詩意的彼岸”,似乎離我們漸行漸遠。
新媒體編織的世界成了不少人逃避現實的精神寄托,因為在新媒體的空間里,我們似乎能夠更加自我,更加安全,更加虛擬。朋友圈正逐漸成為我們存放情懷的場域,隔著一層屏幕就隔著一層現實。當你看到我似乎在周游世界,殊不知我只是在自家樓下遛狗;我看到你似乎在享用美食,殊不知你只是用網絡圖片替代你吃泡面的現實。我們成了地鐵里的低頭族,我們成了飯桌上的無語者,小心翼翼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這個世界也許從未真實過。
很多人轉了那么多關于海子、王小波的帖子,但從未認真看過,只是拿別人的情懷充作自己的情懷,只是機械性轉發(fā)。顯然,在這種文人影像的“回光返照”面前,我們應該多一分獨立的思考,而不只是盲目跟風,用所謂的情懷來麻痹自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