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細功夫”更是“硬本領”
張永生
//agustinmoreno.com2016-02-22來源: 長江日報
分享到:更多

  近日媒體報道,北京將改革公租房配租制度,其中一個亮點是,實行老年家庭專項配租,符合條件的老人可與子女同步選房,就近居住。相形之下,另一則新聞又讓人心里有點堵:5年前,山東郯城縣投入75萬元為全縣敬老院配備空調,由于各鄉(xiāng)覺得電費貴,一直以來冷不能取暖、熱不能帶來清涼,硬生生地淪為擺設。

  為何出現(xiàn)這樣的反差?制定政策以人為本之后,落實政策工作細不細,直接決定著政策的執(zhí)行效果,F(xiàn)實中,一些本可以發(fā)揮更好效果的政策舉措,要么在原有水平上徘徊,要么打折扣甚或打水漂,與此不無關系;諸如給癱瘓老人發(fā)放超短裙褲“大禮包”、送溫暖誤發(fā)過期米之類尷尬,都是具體而微的例子。這從另一個角度提醒警示人們,落實政策為民辦實事亟須練好“細功夫”:——具備“小棉襖”的體貼。不同群體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樣,心中應該有一本賬。如今科技這么發(fā)達,表達訴求渠道多種多樣,了解掌握群眾需求比以前更便捷、更容易。但唯其便捷、容易,有時反倒掉以輕心,如坐在辦公室等著群眾上門訴求等。因此,要多到基層去,多進群眾門,做到群眾有所呼,我必有所應,才能真正當好“勤務兵”,做好貼心“小棉襖”。

  ——養(yǎng)成“釘釘子”的精神。服務群眾、為民辦事體現(xiàn)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點”沒抓好,搞好“線”“面”往往是空談。人們對干部工作的評價,往往也是從能否辦好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出發(fā)的。讓好政策好舉措落實到位,必須像接榫頭一樣嚴絲合縫,像敲釘子一樣牢固緊實。反之,大而化之,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留下了隱患,關鍵時刻必然掉鏈子。

  ——練就“庖丁解牛”的功夫。千頭萬緒、千絲萬縷,并非瑣碎凌亂,而是有章可循。游刃有余、得心應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更不能臨時抱佛腳,必須長期磨煉。這其中,一是少不得認真,二是來不得急躁,三要戒“蜻蜓點水”。咬定青山不放松,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個細節(jié)抓起,習慣方能成自然;不怕煩不畏難,不能當“差不多先生”,而要時刻追求“怎樣才能做得更好”,不斷提升辦事本領。

  古語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西諺有言“細節(jié)是魔鬼”,古英格蘭還有一首民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只馬掌,丟了一匹戰(zhàn)馬,敗了一場戰(zhàn)役,亡了一個國家”。表述或有不同,道理其實相通。由此而言,“細功夫”更是一種“硬本領”,不僅反映一名黨員干部的能力修為,更折射出工作作風和民生情懷。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