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武漢城管“請商販打分”之舉,則體現(xiàn)一種良性互動與制約理念。由此,我們期待更多的地方城管著眼實際,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共同提升治理能力。
繼“眼神執(zhí)法”“舉牌執(zhí)法”“圍觀執(zhí)法”“獻花執(zhí)法”之后,武漢城管又出新招——“請商販打分”。成績將對城管隊員評優(yōu)、績效工資產(chǎn)生影響。
與前些年一些地方城管的暴力執(zhí)法屢屢引起媒體聚焦相比,武漢城管近些年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動,亦屢屢吸引了媒體公眾的目光。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當一些城管粗暴執(zhí)法被曝光而導致執(zhí)法委頓后,武漢城管沒有倒下,而是一直在尋求突圍。
毋庸諱言,這種探求的勇氣和精神值得嘉許。同時,武漢城管的實踐表明,城管執(zhí)法,并非是簡單的二元選擇題——要么粗暴,要么放任。在這兩極之間,其實存在多種變量和選擇。
事實上,武漢城管更是在回答一道城管的考題。前些年,因諸多城管失當行為,而使城管集體性地跌入“塔西佗陷阱”。此后,不論城管所做的是正當還是失當,所說的正確還是錯誤,人們都傾向性認為,城管不好。顯然,這道考題至少分兩個步驟,第一步就是解決公信力流失的問題。第二步才是解決治理能力的問題。
不能不看到,這道考題不少地方的城管并未回答。他們依然是在慣性地思考和行動,被動地接受外界的反應。其結果,不是在與時代發(fā)展和社會要求相合拍,而是漸行漸遠。這樣的狀態(tài),且不說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反而容易成為激化社會矛盾、點燃社會情緒的爆發(fā)點。
今天的城市管理,與其說是政府治理的一個相對邊緣性分工,不如說是與群眾對接最直接、與社會接觸零距離的一個重要部門。從政府部門的架構看,沒有哪個部門匯集了如此復雜的群眾切身利益,而且多是社會底層群體。小攤小販們?yōu)閷ど、尋活路,才以這樣一種底層生存的方式,彰顯一種頑強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講,城管工作就是群眾工作,而且是最復雜的那種,最考驗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盡管,城管所面對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經(jīng)營個體,但這些個體的背后,卻是整個社會。城管也許并不害怕這些個體,但對社會卻必然敬畏。在這個意義上,他們做給個體看的,其實是做給社會看的。他們對每一個個體所建立的公正執(zhí)法、規(guī)范執(zhí)法,其實是在一點一滴重樹他們所流失的社會信任。
突圍也許正蘊含其中。城管積極尋求改變,將不僅可能帶來其公信力的回流,還有可能提升其治理能力。武漢城管的一系列探索舉動,其實都顯示了一個底線:非暴力。實踐表明,也只有在這個底線上,人們才可能選擇對城管信任。但是,突圍之后,城管的出路又將在哪里?
顯然,這需要城管的治理理念進行一系列革新,才能最終帶來治理的轉型升級。認清自己工作的本質(zhì)是群眾工作,就是一大革新。武漢城管“請商販打分”之舉,則體現(xiàn)一種良性互動與制約理念。由此,我們期待更多的地方城管著眼實際,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共同提升治理能力,而不是自暴自棄,或是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