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華社記者7月5日從民政部獲悉,6月30日以來,持續(xù)強降雨導致的長江中下游等地洪澇災害,已致170人死亡或失蹤,直接經濟損失381.6億元。
今年的汛情為何如此緊急?氣象部門的專家認為與厄爾尼諾現象密不可分,從2014年9月一直持續(xù)到今年5月,長達21個月,為1951年以來出現的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降雨多、范圍廣是洪水災情點多面廣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地方的降雨量已突破歷史極值。在多輪強降雨之下,長江中下游多地又接連發(fā)生中小河流、中小水庫漫壩、潰口的險情。
汛情緊急,如何預防災害進一步擴大,當為眼下最為緊迫的任務。在防洪抗災工作中,大城市天然吸引著公眾的目光。但正如湖南一位基層干部對媒體所表示,洪災,當然首先是因為水,但救災就不能只盯著水,往往更大的災害是在山區(qū),比如泥石流。這提醒人們,與大城市相對較好的救災體系相比,蓄洪區(qū)和一些偏遠地區(qū)的預防工作不僅不足,而且可能容易被忽略。另有媒體提醒安置居民的安全區(qū)是否做好了一切準備,顯然都在警示救災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雖在積極救災之中,但毫無疑問,防災才是長治久安之策。
本次洪澇災害中,一些大城市的表現受到了輿論批評。然而平心而論,與往年相比,這些大城市在持續(xù)暴雨面前的表現并非沒有絲毫進步。以受到批評最多的武漢為例,今年“入梅”后,武漢先后經歷了四輪大暴雨,雖尚未跳出“年年治澇年年澇”的怪圈,然而據媒體報道,“中心城區(qū)的漬水情況確實有了顯著改善”。進步并非完全沒有,問題唯在于,投入巨資之后,其進步還遠遠跟不上公眾的期望。
在一些城市,為防災花費了巨大的投入,其表現為何不盡如人意?這是今年抗災以來人們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這首先牽涉到資金的使用效率、排水系統的設計是否科學等技術環(huán)節(jié)。但除此之外,城市的理念也會對防災產生重大影響。
在應對洪澇災害的過程中,城市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理念?2012年4月,在中國《2012低碳城市與區(qū)域發(fā)展科技論壇》中,首次提出了“海綿城市”的概念。2015年,中國推出了首批“海綿城市”的建設試點,由于為支持“海綿城市”的建設,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的城建給予了巨額補貼,因此不少城市趨之若鶩。武漢正是首批試點城市之一。
現在看來,建設“海綿城市”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其中最大的難點應該是理念的革新。因為“海綿城市”強調對雨水能夠像海綿一樣蓄積和利用,那么傳統城市建設那種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的排水設計就需要摒棄,而應該注意保護城市的“海綿體”。在專家看來,城市的“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對照“海綿城市”的概念,近年來一些城市開發(fā)中填湖造地等消滅“海綿體”做法的危害,其實是可以預見的。
災害不會讓人們強大,但人們應該找到因災害而強大的方法。
摘編自7月6日南都社論
郁曉東:面對災難 何必諱疾忌醫(yī) 2014-08-06 |
防災減災重在全民參與 2015-05-13 |
南方日報:抗災救災是“三嚴三實”的重要考場 2015-10-08 |
見“義”更宜智勇雙全 2015-11-16 |
極寒天氣需要極暖應對 2016-01-21 |
防災減災日:防災化于心,減災踐于行 2016-05-12 |
暢通防災減災“最后一公里” 2016-05-17 |
“逆天”之舉不可取 2016-06-27 |
南方暴雨,防天災也要防“人禍” 2016-07-04 |
南方暴雨,防天災也要防“人禍” 2016-07-05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