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月17日上午10點29分,35歲的IBM深圳公司管理人員梁婭倒在深圳地鐵蛇口線水灣站C出口的臺階上,并保持這一姿態(tài)達50分鐘。監(jiān)控錄像顯示,在梁婭倒下后有發(fā)出求救的動作。其中有多位市民從旁邊經(jīng)過,有的看了看就走了。地鐵兩工作人員趕到后,只是在旁邊守著,沒有人將梁婭扶起來,也沒有采取急救措施。(《南方都市報》2月27日)
針對這起“沒人扶”,有人講,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怕萬一出事把自己陷進去。有人講,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會扶,一般人并不具備急救的知識。但事實卻是有人選擇無視地走過去了,而且正如梁婭的姐姐所想問的:“為什么讓妹妹在冰冷的地上躺那么久?50分鐘里,沒有人去扶她,也沒有人給她蓋件衣服?”僅僅“蓋件衣服”,需要專業(yè)知識嗎?“不敢扶”和“不會扶”,恐怕有同質(zhì)的成分。
唯一讓人不是那么失望和寒心的是,沒有人公開說“不想扶”。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是存在善念的,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表現(xiàn)出善舉。每一起道德悲劇發(fā)生后,幾乎都能見到這一點。而瀏覽一下網(wǎng)友留言,這一點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俺焉颇睢敝档每隙,但正如一句老話“說得好不如做得好”,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從來都與看客無關(guān),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從來都不是善念標尺的。如果只剩下善念,那社會距離我們的期望,只會越來越遠。
曾經(jīng)看過一則報道。愛沙尼亞山林里生活著兩種鳥:長尾鳥和多多鳥,它們共同的天敵是樹蛇。長尾鳥目光敏銳,但它天生膽小,見到樹蛇后就會立即飛走,躲得遠遠的進行示警。而多多鳥,雖然沒有長尾鳥目光敏銳,但它發(fā)現(xiàn)樹蛇后,會整天上空盤旋,一旦發(fā)現(xiàn)哪只鳥想要在此棲息,就會飛過去,把那只鳥攆走為止。鳥類專家指出,這兩種鳥都有善心,但長尾鳥膽小,而多多鳥卻以善舉挽救了許多同類。兩種鳥都有善念,但其對善的詮釋卻帶來了不同結(jié)果。這一故事啟示我們,一個善舉可能比十個善念還要寶貴。
“善念”和“善舉”之間的距離,也是一個社會與文明的距離。很多人都扼腕于社會轉(zhuǎn)型期的“人心不古”,都喟嘆市場經(jīng)濟對道德世界的巨大沖擊,都在感慨“扶人有風險,行善需謹慎”。不排除在道德的天空存在霧霾,可也不要因此否認“晴朗的天”。不要選擇性忽視了在身邊,“扶不起”的只是極少數(shù),大多數(shù)的故事還是“好人好報”。就這一事件而言,在地鐵出口,不僅有攝像頭這個物證,也有行人這個人證,的確不是所有人都懂急救知識,但停止匆匆而過的腳步,停下來關(guān)心一下,哪怕只是“蓋件衣服”,又有什么難的?又有什么風險?
善念誠可貴,善舉價更高,常懷善念更要常行善舉。馬年央視春晚小品《扶不扶》在一句臺詞:“這人倒了咱不扶,這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边@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當下很多人都在探討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不是什么“大道理”,很多時候它是一種擔當,是一種身體力行,是從自我做起、從小做起的擇善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