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事公議】自我“瘦身”更利于強身健體
羅娟
//agustinmoreno.com2016-07-26來源: 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工會改革,必然會涉及工會組織的資源、權力和利益關系的深刻調(diào)整,也會給工會組織和人員帶來新的變化。

  23個評比表彰項目被取消,這是福建省三明市總工會近日盤點職能“瘦身”行動的成果。

  像三明工會這樣,改革先從自身開始做“減法”的思路和近來各地各級工會組織實施的一些改革措施可謂如出一轍。

  根據(jù)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各地工會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其中備受矚目的是去年底開始的全國總工會及上海、重慶兩地工會以“減上補下”為主要特征的改革,精簡機關和所屬事業(yè)單位的編制,充實到區(qū)縣及以下工會組織。其中,上海市總將機關編制精簡40%,下?lián)苋藛T主要到街鎮(zhèn)和園區(qū)等基層工會。

  作為群眾組織的工會,一直在堅持探索創(chuàng)新服務職工的手段和方法,做了不少“加法”,組織了很多活動,開展了許多評比,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確實遇到不少困惑。一些工會積極想“做”群眾工作,結果并未做到點上;想“替”群眾做事謀利,群眾卻未必認可;想“為”群眾出謀劃策,群眾卻不理解;想“請”群眾參加學習和活動,群眾卻不積極。工會工作如何接地氣成為不少工會干部的困惑。

  回到原點,工會的地氣是什么?不言而喻,地氣就是會員群眾,最能夠體現(xiàn)工會接地氣的指標是職工群眾的參與度。

  三明工會就發(fā)現(xiàn)了群眾“參與度”不高的問題。據(jù)《工人日報》報道,“三明市金牌工人”表彰初衷是為技術工人隊伍尋找“領頭羊”,隨著評選的社會影響力逐步擴大,產(chǎn)生了“類勞模”現(xiàn)象。應當說,這個獎項設立很有積極意義,也獲得了很高的社會認可度,以至每到評選年,給三明市總“打招呼的絡繹不絕,只好配額平衡”。隨著時間推移,三明工會發(fā)現(xiàn)“評選的品牌的榮譽度和感召力都不足,延續(xù)性也不強,一線職工參與熱情有限”,最后果斷取消這一有著20年歷史的評比。

  如此取消,表明當前工會的改革敢于直面自身的問題。

  實則,工會的改革早已是時代所需。當前,“分享經(jīng)濟”步入黃金期,微創(chuàng)業(yè)、微企業(yè)、微項目越來越多,會員群眾呈年輕化、分散化、就業(yè)多樣化的趨勢。雖然工會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彰顯,但任務也更加繁重。

  沿襲多年的傳統(tǒng)工會工作體制和基層形態(tài)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需要升級到更新“版本”,強化與多元現(xiàn)實的兼容和對接。以“小機關、大服務”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接地氣,優(yōu)化職能,為基層提供最稀缺的資源,最直接的服務,最有力的指導,已經(jīng)成為工會解決基層力量薄弱,打通服務職工的“最后一公里”的題中應有之義。

  不過,“減法”做到工會自己身上,必然會涉及工會組織的資源、權力和利益關系的深刻調(diào)整,也會給工會組織和人員帶來新的變化。評比項目取消了,工會工作的成績會不會因此弱化?工作要求提高了,干部能力是否跟得上?職工眼光“挑剔”了,工會服務是否會達標?下到基層,工會干部能否適應工作環(huán)境?

  做減法的“痛苦”不亞于“想加法”的“頭疼”,怎么辦?這對于更多工會來說,已成為改革創(chuàng)新路上“成長的煩惱”。

  這是一個要回到改革初衷的問題。工會改革不應是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為了增強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而進行的自我革新。要得到職工群眾支持和認同,就必須切實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

  從三明工會改革來看,正因為尊重職工意見,反而收獲了“成長的喜悅”——三明工會的自我“瘦身”,使各區(qū)縣工會騰出更多精力專注改進和完善職工服務,并產(chǎn)生了一批在職工中叫得響、見實效的工作品牌。

  期待更多類似三明工會這樣的創(chuàng)新成果為工會的“成長”厘清思路,帶來勇氣,讓工會組織更加身強體健。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