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法明 漫畫
幼兒園小班21名兒童,在一年時間里均被幼兒園老師不同程度的毆打、恐嚇。4月28日,10多名被打孩子的家長拿著孩子的傷情診斷書,聚集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清苑路的幼兒園討要說法。朝陽區(qū)教委表示,將成立專門的調查組嚴查此事。朝陽區(qū)警方則將涉嫌打孩子的劉姓女老師帶走調查。(4月29日《新京報》)
這位幼兒園教師的行為,已明顯背離了幼兒教育的初衷與目標,甚至涉嫌違法。此等惡性虐童事件不是孤例,近年來,多地幼兒園問題頻出,令人擔憂。有媒體梳理,2010年至今,見諸報端的幼兒園惡性事件有40多起。其中包括教師性侵、猥褻幼兒、虐童、違規(guī)喂藥等。在這些惡性事件中,侵害和虐待兒童的基本都是本應該是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陪伴者、呵護者的幼師,其間原因無疑值得反思。
每次出來此類惡性事件,園方以及教育管理部門給出的理由幾乎一致:是個別幼師缺乏師德,最終的處理結果往往是將當事教師辭退了之,個別施暴嚴重者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然而,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背后遠遠不僅是師德問題。
從一系列被曝光的虐童事件看,涉事的幼兒園基本都屬于民辦幼兒園,有不少還缺乏辦學資質。在我國學前教育資源緊張、供求失衡的現狀下,民辦幼兒園的出現無疑緩解了這樣的狀況,但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民辦幼兒園準入門檻低,相關部門監(jiān)督不到位,使得幼兒園的辦學質量良莠不齊。部分民辦幼兒園的開辦者將辦園作為牟利的方式,采取完全市場化的運作,為了壓縮辦學成本,招聘教師門檻較低,人員更換過于隨意和頻繁,在師職培訓上投入較少,教師的收入也相對較低。幼師在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將幼兒當做宣泄情緒的出口。而學前教育機構過于商業(yè)化,將幼教事業(yè)看成逐利生意,也不會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一些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對幼兒園的設立、審批到日常運營,把關不嚴,監(jiān)控不到位,出了事情草草處理,往往于事無補。
民辦幼兒園成為虐童重災區(qū),暴露出幼兒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民辦園很少能享受到政府財政支持,要擔負自負盈虧的教育風險。在這樣的辦學壓力下,民辦園很難得到良性發(fā)展,更有不少遠離了教育公益性、育人性的目標。用“市場化”的幼兒園來應對民眾公共教育服務剛需,必然弊端叢生,兒童則成了市場供需矛盾中的最大的“犧牲品”。
要杜絕幼兒園虐童事件,提高學前機構的辦學水平,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必須承擔起主要責任,加大學前教育的投入,建設更多合格的幼兒園,基本滿足公眾的需求。另一方面,引入社會力量辦學并不代表沒有監(jiān)管、放任自流,相反,政府要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需要為民辦園的發(fā)展提供政策、資金支持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建立起有力的監(jiān)管制度。而在發(fā)生虐童事件以后簡單化地辭退當事人、關停相關幼兒園就了事,只能算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