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月6日,網名“落魄書生周筱赟”在網上實名舉報,稱由李亞鵬發(fā)起的嫣然天使基金存在黑幕,唇腭裂人均手術成本超高,基金會至少7000萬善款下落不明,涉嫌利益輸送等。對此,嫣然天使基金回應稱周筱赟的質疑并不存在。(見1月7日《京華時報》)
“落魄書生周筱赟”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其2012年網上舉報兒慈會“小數點”事件一度曾引發(fā)輿論的廣泛關注。兒慈會后澄清系工作人員點錯小數點,不過孰是孰非,在慈善機構的自說自話和輿論關注的疲勞中,最終不了了之。
此番實名舉報嫣然天使基金,質疑其唇腭裂人均手術成本過高,普通手術5000元,而到了其救助對象身上達到10萬元。從報道的情況來看,或許僅從支出與手術救助對象數量的簡單換算,未必是確切的數據。但是,依然擊中了一些慈善公益組織運行不公開透明的軟肋。到底存不存在利益輸送,需要一個公正且權威的第三方調查結論。
透明是慈善公益事業(yè)的生命,沒有透明做支撐,嫣然難以動人,天使亦難副其名。從紅會的“郭美美”,到兒慈會的“小數點”,再到如今的嫣然天使基金,對慈善公信的質疑,不再只針對“大牌”的公益組織,新興的民間公益組織同樣面臨危機。
靠揭黑幕來推動慈善的透明,反襯出慈善監(jiān)督的艱難,公眾游離在信息之外。通常,慈善組織的賬本有很強的專業(yè)性,讓每個公眾都能看得懂,不僅需要更有效的技術設計,也需要獨立的審計機制來確立公信。
莫讓不透明成為慈善的死結,根本上還是要改進慈善管理體制。一方面管辦不分的格局,讓一些慈善組織步入困局與泥潭;另一方面民間慈善發(fā)展與壯大受制于規(guī)則的滯后與失位。誰來管、怎么管缺乏規(guī)則評判,也使得民間公益的未來面臨著變數。
欲使慈善公益走出困境,需要重構慈善公益的運行生態(tài),讓所有的慈善公益組織接受社會及公眾的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