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時評:“吃”為什么容易火?
本網(wǎng)評論員 畢振山
吃過biang biang面嗎?情人節(jié)的晚上,你和你的愛人吃“炸雞加啤酒”了嗎?近日,無論是習(xí)主席招待連戰(zhàn)的家常菜,還是韓劇里的浪漫臺詞,都引起了一眾吃貨的熱烈追捧。聯(lián)想到去年底慶豐包子的火爆,人們不禁要問:“吃”怎么那么容易就火了?
在火起來之前,這些吃的東西并沒有很特別。慶豐包子鋪在北京很常見,對其包子的評價也眾口不一。而biang biang面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陜西面館中找到,同樣有人不愛吃。所以促使這些食物火起來的原因,不是它們的味道或做法變了,而是它們出現(xiàn)的場景變了。問題是,這一變化為什么能引起熱捧?
當(dāng)然,吃的東西能引起熱捧,首先是有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做背景。中國人很看重吃,老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平常人們見面,最常見的招呼語就是“吃了嗎”,等等。對吃的重視已經(jīng)滲透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出現(xiàn)不加節(jié)制的情況。為了吃的爽不管健康與否,為了嘗鮮什么都敢吃,這是中國飲食文化中不理性的一面。
正是因為“吃”的重要性,所以當(dāng)“注水肉”、假雞蛋等食品丑聞出現(xiàn)后,人們才會給予相當(dāng)大的關(guān)注。尤其是近幾年曝光的地溝油丑聞、牛奶三聚氰胺丑聞等,幾乎將公眾對食品的信心徹底毀掉。很多人甚至都不敢上街吃飯了,買東西的時候也禁不住懷疑是否摻假。到現(xiàn)在,到底什么樣的食品是安全的,成了每一個消費者解決不了的難題。
為了保證自己吃到的食品是安全的,消費者可謂煞費苦心,有的人選擇信賴?yán)献痔,有的人選擇信賴大商家。什么都不信賴的人,只能寄希望于自己運氣好。就這樣,消費者的心理形成了一種選擇困境。而習(xí)主席有關(guān)食品的幾次“現(xiàn)身”,正好幫助消費者解決了這個難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都去吃,如果不是因為好吃,那至少也是安全的。
當(dāng)然,那些去吃biang biang面或者包子的人,并不都是為了安全。也有很多人是為了趕時髦,覺得吃上主席吃過的東西很時尚。就像那些因為看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就覺得吃炸雞啤酒很浪漫的人一樣。前面說過,中國飲食文化中也有其不理性的一面,在很多人看來,舌尖上的感受有時比健康都重要。
《舌尖上的中國2》即將于3月開播,那時或許會掀起新一波吃的潮流。當(dāng)時第一部開播的目的,除了介紹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外,很大程度是為了挽回人們對中國食品的信心。該劇的火爆印證了中國消費者在食品方面的困惑,也為中國食品積攢了不少人氣。如今第二部歸來,除了安全之外,引領(lǐng)潮流或許會成為該劇的另一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