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中工時評-正文
中工時評:關于稅負,我們知道的太少
//agustinmoreno.com2014-02-20來源: 中工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中工時評:關于稅負,我們知道的太少

本網(wǎng)評論員 如意

    中國社科院財經(jīng)戰(zhàn)略研究院發(fā)布《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3/2014》。發(fā)布會上,有學者稱目前我國已經(jīng)邁入“人均萬元稅負階段”,一石激起千層浪。專家解釋,“人均宏觀稅負”跟“人均財政收入”是一個指標的兩種叫法,但給人的感覺大不一樣。它的算法很簡單,2013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12.9萬億元,被我國13億人口一平均,即得出“人均宏觀稅負接近萬元”這一結(jié)論。

    關于稅負的新聞,屢屢引來熱議。這種討論大體分兩塊內(nèi)容:一是“稅是怎么收上來的”,二是“稅是怎么花出去的”。

    先說“稅是怎么收上來的”,這包括設置什么稅種、稅率多少、繳稅主體是誰。社科院報告顯示,“我國九成以上的稅收來自企業(yè)繳納”。這可能出乎許多人的意外,原來,大家最為熟悉的個稅并不是國家稅收的大頭。當然,企業(yè)繳的稅里面,最終也會攤到消費者身上。

    說到財政收入,這里有一個很多人不太清楚的事,即我國財政收入的統(tǒng)計有大小口徑之分,小口徑財政收入主要指稅收,而大口徑財政收入還包括非稅收入,這一塊的比重有多少,一直缺乏權威數(shù)據(jù),但它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收入和國有資本經(jīng)營收入幾大塊。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包含了土地出讓金,這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

    說到稅負重不重、中國的稅負水平與世界水平相比是高還是低,非專業(yè)人士大多弄不明白。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22.59%,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為35.33%。與世界宏觀稅負平均水平40%比起來,專家認為“我國宏觀稅負水平處于合理區(qū)間”。

    而稅負的高低,是用絕對數(shù)比,還是用相對數(shù)比,也有不同說法。用絕對數(shù)比較,我們的稅負大大低于發(fā)達國家,“2011年我國人均政府財政收入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528美元,而美、日、德、法、意、英的人均財政收入均在1.4萬美元以上,我國人均財政收入只相當于這些國家的1/10左右!比绻孟鄬(shù)比較,以人均收入與人均稅負的比例做比較,情況則不同。根據(jù)去年的人均收入數(shù)據(jù),中國是3677美元,美國是46380美元,人均稅負與人均收入的比值,中國是0.41,美國是0.30。如此看來,我們的稅負并不低。再來看,2013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nóng)村居民純收入分別為26955元和8896元,與這一收入水平相比,國人的萬元稅負也不算低了。

    為什么要爭論稅負的高低呢?這要回到稅收的本義上。稅收是用來支付公共需求的,它是企業(yè)和個人所交的用以支付公共需求的產(chǎn)品剩余。如果一個社會稅收過多,可能影響企業(yè)和個人的基本收入及再生產(chǎn)需要的投入;如果一個社會稅收過低,會使公共需求得不到滿足。因此,合適稅負,應實現(xiàn)兩者的平衡。但怎么算平衡,一般人也說不清。

    再說“稅是怎么花出去的”。我們之所以呼吁要降低“三公消費”,是因為財政收入是一塊蛋糕,用在“三公消費”上的多了,用在百姓身上的民生保障就必然會少。李克強總理之所以說,“政府過緊日子,百姓才能過好日子”,就是這個道理。

    再進一步討論,即使都是用于民生保障的錢,花在哪兒、花多少合適,也很有學問,它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以北京地鐵票價為例,北京市政府之所以準備提高票價,是財政為之的補貼越來越多。財政的錢就那么多,打了醬油就買不了醋,是補給地鐵乘客,還是興建公立養(yǎng)老院,受益群體不同,哪個社會效果更好,這里面大有學問,普通百姓也極少關心。同樣道理,當我們討論該不該提高水價、供暖價時,也就是在討論政府該將財政收入往哪一塊補貼的問題。

    不難看出,關于稅收的知識,我們知道的實在有限,有必要補的課真是不少。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