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娛樂

【工人日報e網評】拐賣兒童,看得見的團聚與看不見的悲傷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2021-07-14 10:38

  龔先生

  電影《失孤》主人公原型郭剛堂終于迎來被稱作圓滿的結局——7月13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電影《失孤》中被拐兒童原型郭新振已被找回,并與父母成功團聚。

  無數(shù)媒體和網友感嘆,這是電影《失孤》最好的續(xù)集。

(7月13日,電影《失孤》人物原型郭剛堂(右)與被拐24年的兒子相認。圖源 互聯(lián)網)

  但看似團圓的喜劇背后,里子仍是一出悲劇——郭剛堂24年奔走尋覓被拐的兒子,其妻子痛哭“孩子被偷是摘我的心、要我的命”……內中的苦楚遠非外人所能體會。

  但好在,24年的尋找終于畫上了句號。由于電影《失孤》帶來的轟動效應,相信很多人對拐賣兒童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梳理近年來的拐賣婦女兒童案件,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政府部門和民間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幾十年的陳年舊案得以水落石出——

  山東濟南申軍良,在警方的幫助下,15年后找到了兒子申聰;

  被拐賣到河南35年的貴州布依族女子德良,在女兒和尋親志愿者的幫助下,終于回到老家父母的身邊;

  ……

(“他們是渴望歸家的候鳥”插畫師/任桃桃  圖源 互聯(lián)網)

  今天,全社會對拐賣婦女兒童的容忍度越來越低。許多年代久遠、線索模糊的案件,最終通過現(xiàn)代科技等手段破獲。也許,到了對更多拐賣案件追償?shù)臅r候。

  公安部今年組織開展“團圓”行動,依托全國打拐DNA數(shù)據(jù)庫,全力偵破拐賣兒童積案,全力緝捕拐賣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蹤被拐兒童。

  來自民間的力量也不容忽視,現(xiàn)在廣為人知的“寶貝回家”尋親網站,就是由熱心志愿者設立的。

  其實,在拐賣兒童案件中,不管買方做得多隱秘,憑空多出一個來路不明的孩子,必定有蛛絲馬跡可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鼓勵知情人士站出來,向警方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在全民反拐意識高漲的當下,來自警方和更多愛心人士的努力,相信能幫助更多的被拐孩子回家。

  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對潛在的拐賣風險保持足夠的警惕。

(寶貝回家海報 作者/sz10280022  站酷網)

  在警方的高壓震懾下,拐賣兒童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但這類案件并沒有絕跡。如何預防新的拐賣發(fā)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每每破獲拐賣案件,總會有來自網友憤怒的呼聲,如“人販子死刑”“買賣同罪”等。但在此類案件背后,往往伴隨著某些潛在風險,以及親情與倫理的撕扯。甚至有法律界人士認為,如果實行拐賣兒童買賣同罪,一味重刑,可能會適得其反,有可能把犯罪嫌疑人逼上絕路,甚至危及被拐兒童的生命。

  具體到個案中,不少受害家庭即使找回孩子,為孩子計,一般也不會追究買家的法律責任。郭剛堂在找到郭新振后也提到了兒子的買家,“就當是一門親戚,這樣去走動。”

  這話背后是憋屈,也可能是無奈。

  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受害家庭面對現(xiàn)實的兩難,不啻是對買方的縱容。

  誠然,對一些積年舊案,可以通過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方式,引導買家配合警方的工作,讓被拐兒童早日回到親生父母身邊。但對未來可能存在的拐賣風險,法律必須保持強大的威懾力,讓那些試圖買孩子的人家,同樣付出沉重的代價。

  讓拐賣案件不再發(fā)生,讓被拐的孩子都能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真正實現(xiàn)“天下無拐”,那該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宋環(huán)

媒體矩陣


  • 工人日報客戶端

  • 中工網微信號
    ? ? ? ?

  • 中工網微博號
    ? ? ? ?

  • 中工網抖音號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全國總工會
微信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